汉武帝时期的卫氏家族是如何垮台的?只因卫青死的比武帝早野史趣闻
卫青,西汉武帝时期最知名的名将,汉武帝的皇后卫子夫的亲弟弟,卫青一生拥有龙城大捷、收复河朔、奇袭高阙、二出定襄、漠北大战等显赫的战绩,可以说汉朝的兴起离不开卫青。元封五年(前106年),大将军卫青病逝,谥号为烈侯。在上古文献中“烈”是光明、显赫,有宏伟、浩大之意。以此表彰了卫青军功卓越、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卫青对卫氏家族,乃至太子(卫青的外甥)的命运都有着重大影响。卫青走过了一条上升、圆满的人生轨迹,然而,他的后代却没有能继承他的功业,也没有能继续他的辉煌人生经历。

据《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记述,卫青有三个儿子:卫伉,卫不疑和卫登。卫青在漠南打败右贤王之后,汉武帝为表示对卫青的特殊嘉奖,册封了这三个尚为孩童或在襁褓之中的幼子。卫伉被封为宜春侯,卫不疑被封为阴安侯,卫登被封为发干侯。最早,卫伉犯法而丢掉了宜春侯爵位,因卫青娶了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卫青去世,卫伉才能继承卫青的封国,继续做了长平侯。6年之后,卫伉犯法而失去了这个爵位。卫不疑和卫登都因交供宗庙祭祀用的金子不合格,丢了爵位。卫青的后代虽然生来富贵,但由于没有建立功业,从而没有能力保持高贵的社会地位。

《资治通鉴》卷二二记述了汉武帝与卫青、太子之间的故事。当初,汉武帝在29岁时才生了太子,这是武帝第一个儿子,自然非常喜爱。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武帝观察到太子个性仁慈宽厚、谦和,似乎没有自己那样精明强干,因此感觉有些遗憾和失望。后来,武帝的其他几位夫人陆续为他生刘闳、刘旦、刘胥和刘髆几个皇子。

皇后和太子觉察武帝对他们母子的逐渐疏远,开始常常陷入惶恐不安之中。武帝知道后,让卫青向皇后、太子转达:我朝很多大事都还处于草创之中,周边外族对我们侵略不断,朕不得不对内厉行改革,对外大力征伐;否则后代子孙治理政务没有法度可以遵循,国家也没有真正的太平局面。因此,朕在位期间百姓十分劳苦,但是,后代子孙继续像朕这样做,就等于重蹈了亡秦的覆辙。太子性格沉稳仁厚,这正是守成之君所必须具备的品格,保持国家的稳定与安宁没有人能胜过太子了!听说皇后和太子有不安之意,请你把朕的意思转告给他们。

武帝特意请卫青做中间人,显然是有深意的。与其说,他这些话是在安慰皇后、太子,不如说,他主要是为安慰自己这位战无不胜的大将军。这位在战场上敌人不可战胜的大将军,是西汉以强盛帝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的重要因素。
以武帝的雄才大略面对仁弱的太子自然是不满意的,他在安慰太子的同时,似乎也在安慰、说服自己,也许有卫青的辅佐与支持,太子可以担负得起自己身后的这大片锦绣河山的安宁与稳定。

然而,天不假年,威名赫赫的大将军在五十岁左右就逝世了。在卫青去世之后,朝中的奸佞大臣看到太子失去了这个坚强的后盾,开始肆无忌惮地陷害太子和卫家了。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卫青的去世使其家族失去了最后的保护伞,卫家大厦将倾。征和元年(公元前92年)的巫蛊之祸将卫家的势力扫荡一空,卫家这股政治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卫子夫的外甥公孙敬声为太仆,贪污公款,被捉拿下狱,他的父亲公孙贺为当朝丞相,捉拿了当时通缉的朱安世,希望以此赦免儿子的罪行。朱安世在狱中公孙敬声与阳石公主通奸,运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敬声与阳石公主私通;上且上甘泉,使巫当驰道埋偶人,祝诅上,有恶言。”汉武帝听信了诬告,公孙贺父子死在狱中,全族被诛杀,诸邑公主、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被牵涉其中,最终处死。次年,汉武帝令江充调查巫蛊之事,江充与太子有矛盾,按道侯韩说、御史章赣、黄门苏文共同陷害太子,太子刘据与皇后卫子夫选择了反抗。长安之战,太子军失败,汉武帝派宗正刘长、执金吾刘敢收回皇后玺绶,后自杀,跟随汉武帝48年后(前139至前91年),卫子夫通过自杀对皇帝刻薄寡恩表达不满,做出了最后的反抗。最后太子自缢身亡,两位皇孙同时遇害,大批卫青、霍昔日的部下遭到清洗。

其实对于卫氏的兴起,卫青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对于汉武帝的性格也琢磨的非常清楚。曾经部下苏建曾劝卫青招揽贤士,壮大势力,卫青却说汉武帝在本质上嫉贤妒能的,为人臣做好本职工作即可。青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票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霍去病、卫青都不扩充自己势力,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谨小慎微,都没有给家族惹来麻烦。即便如此,汉武帝还是清洗了卫家势力,卫氏功劳太大,地位太高,虽无谋反之心,也被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可以说卫青在世的时候还可以避免卫家遭受到迫害,要知道那个时候连汉武帝都主动维护太子以安定大将军之心,其他人也就更不敢构陷卫家和太子。但是卫青死后不久,卫氏5个侯爵就接连被剥夺,卫氏家族再也没有封侯的了,到了征和年间,太子兵败自杀,卫氏家族也就基本覆灭了。其实卫家的衰败也刚好可以用“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来解释这一切。
本文作者:澳古说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