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属意戚夫人的儿子继承大统欲废除太子,吕后费尽心机得意保全野史趣闻

2018-11-15 06:31:48

刘邦称帝后,吕后住在长乐宫内,并不能惬意地去体会椒房殿的温馨芬芳,她要帮助刘邦处理千头万绪的各种事务。最初的几年,由于朝廷是个所谓布衣将相之局,大臣都是与刘邦在往日平起平坐的人,诸侯国王也大多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平时在宫里设宴,一些武将狂呼乱叫、醉酒失态、拔剑乱砍,嘴里也不干不净,朝廷上也不成体统,刘邦对他们也无法控制,直到后来宫里修订了各类宫规,这种状态才逐渐好转起来,刘邦也才真正感受到了身为天子的乐趣。

古代帝王位高权重之际,必然贪恋美色。刘邦本就好色,只因逐鹿天下之时,没有太多工夫享乐,现在自己做了皇帝,自是不会例外了。他在 东起兵之时,曾费一美貌女子,便是戚夫人。后来,戚夫人给他生子,取名刘如意。刘邦非常喜爱这个小儿子,明显超过了他的大儿子刘邦在小如意十岁时便封其为赵王。这一切,吕雉都看在眼里,她加己芳华渐衰,危机已经开始潜伏了。

刘邦在位期间,仍然东征西讨,四处平乱,身边时时带着戚夫人而当时的目后,却已年老色衰,明显已经失宠。而对她来说更大的威胁是,威夫人并不满足于自己受刘邦的喜爱,她希望刘邦能改立太子,让自己的儿子如意成为他未来的继承人,这样自己的将来也可以显赫一时。刘邦欣然而许,因为他不是很喜欢刘盈,感觉他太儒弱,认为他成不了大器。于是,他决定在上朝时提出,与大臣们商议此事。

但刘邦太低估自己的皇后了。他以为自己乃九五之尊便可目空一切,但他却忽略了吕后的存在。吕后焉能令他得逞?而且,吕后的心思之深、之沉都是刘邦所想象不到的。同时,今他没料到的是,不仅吕后,即便是群臣也没能同意。

此议一出,朝臣便一致反对。因为刘盈任太子已八年之久,如果突然无故被废,朝廷的威严将失,人心将丧,影响将会异常明显。刘邦心中不快,但感觉诸臣所言也有道理,便只好暂时放下此事,却并未放弃希望。吕后在东厢偷听诸臣争议此事时,内心十分紧张。她看出刘邦心中偏向戚夫人与刘如意一边,虽然朝中诸臣大都反对更换太子,但她心中却不蹋实,不知该如何做,才能避过此动。

万般无杂下,吕后想到了一个人:张良。张良是刘邦手下最有计谋的一个人,日后便密使其兄吕释之前往求教。果然,张良胸有韬略万千,只出了一个主意,便解了吕后之忧。他说,皇上自登位以后,有四个德高望重之 人一直请不到,此四人分别为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角里先生,并称“商山四皓”。如果太子能够把他们请出来去太子府上做太子宾客,威信将大大提高,皇上也不会再提更换太子之事了。同时,张良也提出了请出“商山四皓”的锦囊妙计。

张良是何等聪明的人啊!吕后果然聪明,居然能够很合时宜地将这个最富智谋之士拉拢。于是,她的胜利便成为一种理所当然了。

吕释之将张良之语回禀吕后,吕后大喜,便按照张良的计策送了许多财物给四位高士,并且以言语相劝。四位高士听说当朝皇后和太子如此赏识自己,又得了这么多的财物,心中异常高兴,便接受了吕后的邀请。吕后的心这才彻底踏实了。

公元前192年,淮南王英布叛乱。有病在身的刘邦便准备派太子刘盈领兵去征讨。但刘盈从未打过仗,“商山四皓”见此情景,便献策说,若太子领兵出征,胜则无果,败则损威,有百害而无一利。吕释之将此言转达给吕后,吕后便依言去劝说刘邦,并说刘盈年纪尚浅,不能指挥沙场老将;而皇上虽然有病在身,威风却在,即使带病出征,也必可高奏凯歌而回,这岂不是要胜过让刘盈出征百倍?刘邦虽然不悦,却无言以辩,只好带病再次亲自出征。

当刘邦剿平英布班师回朝后,病情加重,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便又一次旧事重提,欲更换太子。吕后闻后,心中有恃无恐,暗中安排好了切。当一次庆宴在朝中举行之时,太子由“商山四皓”陪同上朝拜贺。当刘邦见到这四个他异常尊重却数请不至的老者时,十分惊讶,便问其故。“商山四皓”回答说:“太子仁孝恭敬,尊礼儒士,天下士子都引颈愿为太子所用。”

刘邦深为“商山四皓”之语所震撼,便叹了口气,对戚夫人说,太子羽翼已成,又有这四人相助,将来可执掌天下,更换太子之事,只好作罢!

由此可见,吕后的心机颇深,全胜告终这场换太子的争斗!

本文作者:潺潺历史长河(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