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老师:刘邦为何要杀大功臣韩信?看完原因,只能说刘邦格局太小野史趣闻

2018-11-15 06:32:03

'包容'和我们常说的'宽容'精神是存在一定区别的。'宽容'主要是在原谅的基础上接纳他人,'宽容'的对象往往是伤害过你、侮辱过你、与你为敌的人,譬如,武侠小说里出镜率极高的'杀父仇人'和所谓'魔教中人'。

《水浒传》里有一百零八位'天罡地煞',他们'落草为寇'并不完全是'官逼民反'的结果。其中一些人的人生其实可以是另外一番风景,如果他们'宽容'的话。例如,翠屏山残忍杀妻(开膛剜心)的杨雄,他若原谅潘巧云的出轨背叛(罪不至死),纵然依旧为了义气和石秀投奔梁山而去,也能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英雄'形象。

能'包容'者,未必能'宽容'。心怀天下的人,常常因为一己私仇而使自己辛苦经营起的'格局'毁于一旦。汉朝刘邦即是如此。 刘邦杀韩信,虽然没有影响他的千秋基业,却使得他成了人们心目中'脸厚心黑'的典型,被冠以'流氓'、'无赖'之类的污名。

韩信之死,是刘邦夫妻俩联手制造的'历史惨案'。虽然这里面有很多、很复杂的政治考量,但自古以来功臣都不是'非杀不可'。老刘两口子'谋杀'韩信,有明显的报私仇、泄私愤的'作案'动机——不能宽容就是不能宽容,何必替他们脸上贴金,说什么'是为了天下国家'(司马迁在《史记》里说,韩信谋反,于是,后世有学者认为刘邦杀韩信是稳定国家的举动)?

刘邦称帝之前,被项羽困于荥阳,危在旦夕,盼星星盼月亮似地盼韩信,而韩信偏偏迟迟不来救援,此外,韩信还乘刘邦之危向他索要'假齐王'(代理齐王)的封号,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刘邦那颗其实很脆弱的心。《西汉演义》里还有一出'韩信斩殷盖'的戏码,殷盖是刘邦表亲,'青梅竹马'的兄弟,韩信杀了他,这个仇当然迟早要报。这件事未见于正史,不足为信,但'空穴来风',未必无因。

至于刘邦的太太吕后和韩信的过节,从史料中找不到'证据',只说韩信在言语之间得罪过她。她'操刀'杀韩信,更多是执行丈夫的意志,或者说,为丈夫'报仇'。

本文作者:韩老师国学新世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