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妃之死:珍妃为什么会坠井而死?历史秘闻

2018-07-21 22:00:47

  “金井一叶堕,凄凉瑶殿旁;残技未零落,映日有辉光;沟水空流恨,霓堂与断肠;何如泽畔草,犹得宿鸳鸯。”这首著名的《落叶词》就是清人恽薇孙描写清朝光绪帝妃子珍妃之死的。

珍妃之死:珍妃为什么会坠井而死?

  关于珍妃坠井而死的传说,自民国初年至今,一个世纪以来,不断有野史、小说、诗词及口头资料流传于世。例如《清季野史》、《西太后演义》、《清史演义》、《清官秘史》等均有记载。珍妃,姓他拉氏,满州镶红旗人,才色并茂,颇通文史,光绪十四年(公元1888年)进宫,后晋封为珍妃。光绪帝与珍妃感情甚好,但慈禧与珍妃一直有嫌隙,后因珍妃支持光绪戊戌变法,因此受到慈禧太后怨恨,最后在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仓皇出逃前夕,将珍妃溺死于宁寿宫外的玻璃井中,但珍妃是否坠井《清朝野史大观》记载:“庚子七月二十日,英军陷京师,翌日联军车出德胜门,甫出门,白旗遍城上矣。太后御夏衣,挽便髻,上御行,妃嫔罕从者。濒行,太后命崔阉自三所出珍妃(三所在景运门外》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记载说:“晨,老佛爷……匆匆装饰,穿一蓝布衣服,如乡间农妇……妃嫔等于三点半钟齐集,太后先下一谕,此刻一人不令随行。珍妃向予太后反对者,

  此时亦随众来集,胆敢进言于太后,谓皇帝应该留京。太后不发一言,立即大声谓太监日:‘把她扔到井里去!’皇帝哀痛已极,跪下恳求。太后怒日:‘起来,这不是讲情的时候,让她就死吧,好惩戒那些不孝的孩子们,并叫那些鸱枭,看看他到羽毛丰满的时候,就啄他母亲的眼睛。’李莲英等遂将珍妃推于宁寿宫外之大井口。皇帝怨愤已极,至于战栗。”

  《清稗类钞》曾载西太后“召帝与妃嫔齐集.将行,珍妃昂然进日:‘皇帝一国之主,宜以社稷为重,太后可避难,皇帝不可不留京。’太后怒甚,视之以目,忽后声顾命内监日:‘可沉彼于井中。’内监即取毡裹妃,欲持去,皇帝哀痛已极,长跪恳求,谓彼年幼无知,幸太后恕其生命。此时太后怒不可遏,日:‘速起勿言,此时尚暇讲情理乎?彼必求死,不死反负彼。

珍妃之死:珍妃为什么会坠井而死?

  天下不孝之人当知所戒,不见鸱鹗乎,养得羽毛丰满即啄其母之眼,不杀何待?’盖此语明斥光绪帝戊戌之事也”。黄溶在《花随人圣盦摭忆》中也说:“珍妃之死,全在‘帝当留京’一言,此语含义至多,故后必死之也。”黄还不无惋惜地说:“妃之死,自在发言不择时。”但又说:“然而时戎马崩腾,间不容发,妃若不言,又安可得也。”

  两种说法都认为珍妃的死是由于她干预朝政,支持变法,惹怒了慈禧,才使慈禧在八国联军进京前西逃西安时,将其除掉。

  但是也有人说珍妃并未讲过“皇上留京”一语,珍妃坠井是西太后用封建的贞节观诱逼所致。《控鹤珍闻》说:“太后又日:‘预示不欲挈之行,途中见之生恨,若留此,则拳众如蚁,彼年尚韶稚,倘遭污,莫如死之为愈。’……内监知太后意已决,遂持毡推之宁寿宫外大井中。”

  近年又有太监小德张过继孙张仲忱在《我的祖父小德张》-文中记述了珍妃死时的情形:当年八国联军攻到京郊廊坊时,宫内一片混乱,大太监命众太监全换上便装,“老祖宗(慈禧)也来到御花园房,在养性斋前换上了青衣小帽。这时老祖宗把珍妃叫来,让她换好衣服一齐走。不大一会,珍妃说:“皇阿妈,奴才面出天花,身染重病,两腿酸软,实在走不了,让我出宫回娘家避难去吧!”老祖宗仍叫她走。珍妃跪在地上还是不走。老祖宗回过身来大喊一声,叫崔玉贵把她扔在井里,崔玉贵立即把珍妃挟起来,不几步就是那井口,头朝下就扔了下去,随即便把井口堵上了。

  综上所述,种种说法各持一端,至今也是个谜。但珍妃死后,引起了人们对她的无限同情,一批正直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纷纷托词为悼,例如开篇的那首《落叶词》,这些词章即是对西太后暴逆无道的抗议,也算是对珍妃芳魂的一片慰藉吧。

本文作者:历史网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