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宏:自产“燃油”——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在医改中获“能量源”野史趣闻
作者:健康界/我是院长
【 医界新视点依托山东省医院协会信息服务部和医院报刊暨新媒体专业委员会,以前瞻性、指导性、实用性为原则,发挥思想穿透力,关注医改新走向,提供有独特视角和思想深度的医改评论。此外,还重磅发布各医疗机构在医院管理和改革中取得的新经验、新进展、新动向。】
本期人物

刘宏,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总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担任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青岛市针灸学会会长、青岛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青岛市医学会副会长、青岛市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青岛市人大代表。
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院长”“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优秀党员”“全国卫生医药系统先进个人”“ 青岛市劳动模范”“青岛市卫生局拔尖人才”等荣誉。
1983年毕业于昌潍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主要从事肺癌、食管癌病的研究,擅长肿瘤的临床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近年来,撰写医学、医院管理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3部,主持完成科研课题3项。获山东省软科学奖1项,青岛市科学进步奖2项。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到底有何成功秘诀?刘宏脱口而出六个字:学习、思考、实践。
一家医院的运转,依靠的轴承是什么?院长思路?发展战略?还是大势所趋?
公立医院改革是由一道道难题组成的登山梯,但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下称海慈医院)却在这场绞尽脑汁的淘汰赛中,被外界评价为获得了“自在感”。对此,院长刘宏浅笑,“这是因为医院有一份可燃的‘年计划’,依靠它的驱动,医院转出了自己的节奏与力量。”
这份始于岁初,贯彻至岁终的“年计划”,让海慈医院在2017年青岛公立医院改革综合评价中位列榜首。医疗费用、平均住院天数、门诊人次费用均呈现下降趋势,职工待遇明显增加,医院每月也有了结余。
这几乎满足了所有公立医院的发展需要。
从内涵上看,海慈医院到底有何成功秘诀?刘宏脱口而出六个字:学习、思考、实践。

治疗竞争之痛的独家处方
《孙子·谋攻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每年12月到次年的1月,是刘宏带领的领导班子最忙的时候。因为他们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和总结前一年的医院综合发展情况,找到威胁与机会,并制定下一年的发展目标和计划。
看似流程化的步骤,在“做到”和“做好”之间却蕴含着分析的格局化与提炼的智慧化。近年来,成为新一线城市的青岛,医疗市场也面临着只争朝夕的竞争态势。市场份额有限,诸多百年老院凭借自己优势资源的储备、治学精神的严谨,开始裂变,在青岛不同行政区内衍生出不同功能的分院,并快速壮大其辐射力。
在此种态势中,必须进行突破式发展。
虽然竞争会带来压力,但刘宏深知,在困局之中必须手握重器,才能突出重围。在分析海慈医院全院学科实力,并对比其地域特色后,刘宏将手中的棋子,落在中医的发展上,并力求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
为了促进全院上下一条心,使中医形成海慈医院的一面旗帜,刘宏开始在全院推进从同质化向差异化品牌转移的战略,充分挖掘中医药内涵,导入品牌、树立形象,将海慈医院的发展愿景定位为“建成山东省一流的、中西医贯通的医疗机构”。
在医院的五年规划中,稳中有升进行结构调整,不遗余力进行开放式发展,与优质医疗资源联姻互动。到2018年,共签约了国内外22家医疗机构,建立了44个引进类全国知名专家工作室和8个国医大师工作室;组织召开了青岛市首届国医大师论坛,为海慈医院中医学科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和平台基础。
让西医成为灌溉中医的水
众所周知,由于思维模式和理论基础不同,中西医的结合一直如拼图一样呈现“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对这种1+1模式的结合,刘宏并不认可。他认为,“真正的平衡只有兼容才能实现”,中医不应该被用在西医治疗后的康复和养生等阶段,因为从疗效来看,中医的作用不容小觑,两者应该如泥和水,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因为这样才会产生1+1>2的效果。
❖ 青岛市中西医多学科会诊中心专家正在为患者会诊

由于中医的古老和复杂,其内在原理和逻辑至今也未能被全部掌握,所以海慈医院在中西医贯通方面不仅用心,也在用力与用智。
为开辟中西医贯通的发展道路,实现从“跟随”“模仿”转变成“引领”,刘宏展开“531”思路,即大力推行创新、开放、协调、绿色、共享的5项发展理念,运用传承、量化、系统管理3个工作方法,实现海慈医院中西医并重的“1”体化全面发展。
对于发展的关键因素,刘宏指出是协调,“用协调借力、给力、省力”。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在不经时间改变的穴位上,研发针灸和推拿的西医配合;在西医的急危重症治疗中,为中医药发展寻找突破。
与此同时,在制度方面,海慈医院规范了中医师在西医科室的查房制度,使中西医多学科会诊中心的会诊量同比增长125%,达到“突出特色、实现提升,倍增运营能力”的目标;在文化方面,海慈医院积极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一方面构建中医文化宣传新阵地和材料,另一方面开展攀高、促平、提下等多种形式的“师带徒”,在跟师过程和教学方式上,强调“在传承中创新,在继承中发扬”。
“正”三角形有点“甜”
一个点的突出,势必会突破一个面。
随着海慈医院在中西医特色方面的影响力扩大,综合治疗患者疾病的效果愈发得到认可,其肩负的社会使命逐渐凸显。作为三级医院,刘宏明白其主要职责仍是解决疑难杂症,但常见病患者的问诊需求同样迫切,在青岛地域需求最大的主要是老年性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 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名门古香古色的环境

为了解决此项问题,刘宏决定从多种路径入手,把优质的医疗资源沉到基层,建立了以中西医贯通施行全生命周期防治结合的金字塔。而为了将其形象凸显,树立圆心作用,海慈医院牵头组建了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和青岛市康复中心,上连全国知名的会诊平台,下连213家社区卫生机构,建立了双向转诊,形成上有优势资源的引领提携,下有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保障。这样一个上下贯通、有机结合的互动体,可最大程度地发挥医疗资源的效益和效率。
对于分级诊疗的目标,刘宏分析,近期是能够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站稳脚跟,壮大自己,储备力量,及时跟随西医学科发展动向,吸取更先进的技术,好且快地解决患者的疾病;而远期一定要科学化,这既包括整体,也包括细节。
本着“共商、共建、共享”的三大原则,海慈医院在整体上贯通中西医队伍的标准化建设,以保持团队的统一脉动。刘宏在医院的筹备发展期,就已开设了中心煎药、中心制药的服务机构。
在细节上,基于质和量的积累,刘宏一方面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借助互联网,实施精准化管理,为工作开展提供数据指导,实现了实时化、动态化、广覆盖、无遗漏,为分级诊疗的质量与安全提供保证;另一方面,是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提高其工作效能;此外,还通过梳理患者从走进医院到治疗结束出院的全过程,管理和控制所有关键节点,让患者尝到“甜头”。
在这场中西交融的制度建设中,一个关键词贯彻始终,刘宏将其总结为“正”字,兼具同质化和正能量的内涵。刘宏解释,中西医一定要均衡式发展,且一定要辐射出正能量,这样其发展前景才会广阔而远大。
本文作者: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