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灵帝:“我与先帝本是同类人,为何偏偏我挨骂?”野史趣闻

2018-11-14 18:33:17

历史上有很多事情,都是经过推敲演变而来的 ,所以有时候难免不是那么准确,就今天我们说的”谥号“来说,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何为”谥号“

”谥号“是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性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像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褒谥,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质帝、冲帝、少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往往是幼年即位而且早死的,厉、灵、炀都是恶谥,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一般用作朝代中后期君主,如明末崇祯皇帝追谥为思宗。政变中被推翻的称废帝(后人称呼,不是正式的谥号)。亡国君主称末帝。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但是汉朝有两个皇帝本是同类人,坏事做绝了,死后的”谥号“却截然不同。

人物登场

汉桓帝,(132~167)中国东汉皇帝。刘志。章帝曾孙。146~167年在位。父蠡吾侯刘翼,翼卒,袭爵为侯。本初元年(146),质帝崩,梁太后使兄大将军梁冀迎入南宫,即位。梁太后临朝听政,外戚梁冀掌握大权。延熹二年(159),依靠宦官单超等诛大将军梁冀,并翦除其党羽。以功封中常侍单超、徐璜、左悺、唐衡、具瑗为列侯。自此,朝政转入宦官之手。由于宦官肆虐,残害百姓,激起官僚士大夫的不满。延熹九年,世家豪族与太学生联合反对宦官,结果李膺等200余人被捕,形成第一次党锢之祸。由于国家财政匮乏,遂公开卖官鬻爵,政治愈加腐败。桓宗本人爱好佛事,荒淫游乐无度,宫女多达五六千人。永康元年(167)卒。

汉灵帝刘宏(156年-189年5月13日),生于冀州河间国(今河北深州)。汉章帝刘炟的玄孙。世袭解渎亭侯,父刘苌早逝,母董氏。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汉桓帝刘志逝世后,刘宏被外戚窦氏挑选为皇位继承人,于建宁元年(168年)正月即位。刘宏在位期间,大部分时间施行党锢及宦官政治,又设置西园,巧立名目搜刮钱财,甚至卖官鬻爵以用于自己享乐,在位晚期爆发了黄巾起义,而凉州等地也陷入持续动乱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刘宏去世,谥号孝灵皇帝,葬于文陵。

物以类聚,为何不分

两位皇帝的生平,我们不难看出东汉桓灵二帝可谓古代昏君的典范,在位期间,除了享乐,几乎没干过什么好事,甚至为了达到自己享乐的目的还干过公开卖卖官鬻爵这种事。不过此二公的谥号中,“灵”确属恶谥,谥法解为“不勤成名曰灵;死而志成曰灵;死见神能曰灵;乱而不损曰灵;好祭鬼神曰灵;极知鬼神曰灵;不遵上命曰灵”,但“桓”居然是个美谥,谥法解为“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同类人物,谥号取向却相反,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政治制度有何关系,难道是我们误解了汉桓帝,还是汉桓帝本来就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这样的“谥号”让汉灵帝情何以堪。

历史吗?有时候真的不值得仔细的推敲,细心研究下,有些东西会很跌我们的眼睛,历史上的完人也许瞬间在我们心中倒塌,历史上的污人,也许成了好人,总之有些历史,总是那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难分难解,看过三国的人,谁能解释的了谁对谁错呢?

本文论点实为一家之言,如有不实之言,切莫怪罪,如您感兴趣小编的文章,请您关注、收藏或评论,”行者星空欢“迎您的品读。

本文作者:行者星空(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