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竟然有人因一草药而羞愧难当,这人是谁呢?野史趣闻
2018-11-14 10:32:06
东晋时期有一个大臣,名叫谢安。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少康)人,后辅佐孝武帝。
他的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博物多闻”,“以儒素显”,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父亲谢裒(一作褒),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谢安出身于这样的名门世家,从小受家庭的影响,在德行、学问、风度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修养,是非常有才能的一个人。

谢氏一族,屡出大官,家门富贵,只有谢安一人隐退。朝廷多次征召他都不出仕,谢安的妻子是名士刘惔的妹妹,也是名门闺秀,问谢安为什么不出来做官,谢安轻蔑地说:“恐怕免不了要出来的。
太元八年(383)前秦世祖宣昭皇帝苻坚倾国而出,率兵八十七万南下,想要灭了东晋,东晋朝野震惊,人人自危,非常担心遭受灭国之灾。而这时的谢安仍旧镇定自若。他的弟弟谢石,以及他的侄儿谢玄和桓伊仅仅统领北府兵八万抵抗前秦的军队,历经多次战争,最终取得“淝水之战”的胜利,随后,又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等到谢安四十岁的时候,他的弟弟谢万兵败被革职,谢氏兄弟再无人担任高官,为避免门户中衰,谢安便毅然决定出仕。被任命为大将军桓温的麾下,做司马一职。一次有一个人送大将军恒温药材,其中有一味草药叫“远志”大将军问谢安:“远志又名小草,为什么一味草药竟有两个名称?”谢安还没有来的及回答,桓温的参军郝隆在一旁抢着说:“这很容易解释,没有出山时就是远志,出山后就是小草。”
参军借此讽刺谢安,国家有难时,不抵抗外敌尽一份力,自己家生活窘迫,怕门户中衰,才想起国家,才来做官!
谢安听到后满面羞愧!
本文作者:纪氏物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