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形成野史趣闻

2018-11-14 10:02:50


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形成

客家民系是汉民族一支系统分明、富有特性的支系。客家先民主要是中原汉人,他们自西晋永嘉之乱至南宋,为逃避兵燹及自然灾害,不断大批南迁,最后聚集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与当地土著民相互融合,诞生了客家民系。

宁化石壁曾谓玉屏,地处闽西,与江西省石城县毗邻,是个方圆二百余平方公里的开阔盆地,土沃林丰,隋朝末年开始“开山伐木,泛筏于吴”。南宋之前兵革未及,是避兵燹战祸之地宛如“世外桃源”。因之大批中原南迁汉人涌入这方乐土,繁衍生息,辟地垦殖,孕育了客家民系,并成为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据不完全统计,客家人的主要姓氏中,有一百五十种以上是由宁化或其石壁播衍到海内外各地的,而且自宁化或其石壁播衍各地的祖先,大都被奉为始祖、一世祖或开基祖,所以,石壁也就被公认为客家祖地。

宁化石壁在客家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除了她是早期客家人的播衍中心外,同时还是早期客家文化的传播中心。石壁客家文化——初期客家文化或者称客家原始文化,影响了整个客家地区和客家人。所以经过众多学者们的反复考证,将石壁定位为“客家中转站”、“客家祖地”、“客家摇篮”、“客家民系形成初期的中心地域”、“客家朝圣中心”等等。(本文根据宁化客家相关资料及余保云编著《宁化掌故》相关材料综合)(注:本文图片为客家祖地的实景图,来源网络)

本文作者:客家生活(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