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被遗忘的武功:经略青唐野史趣闻

2018-11-14 10:01:08

宋的军事往往被网民嘲笑,称为:困于契丹,疲于西夏,败于女真,灭于蒙古。然而宋的军事史并非没有亮色。

唐朝与吐蕃的战争,屡有得失。在玄宗朝,随着石堡城的攻陷,大唐对缠斗上百年的吐蕃终于取得全面的优势。然而这优势随着安史之乱的烽火戛然而止,趁着唐朝的内乱和藩镇割据,吐蕃相继攻取了安西四镇、河西、陇右、河湟之地。

唐后期吐蕃衰弱,唐却出现了武宗、宣宗的小中兴。唐武宗令宰相白敏中率军收复了陇右,此后宣宗朝时张议潮又发动起义,以河西之地归义大唐。然而水草丰美、马匹孳生的青海湖周遭河湟之地,却依然是吐蕃的重要根据地。

唐代诗人司空图对此就充满感慨,有诗《河湟有感》为证:一自萧关起战尘,河湟隔断异乡春。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司空图

吐蕃帝国崩溃后,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本部分裂为许多大小部落,又因藏传佛教的祸害,资金都用于贡献喇嘛,失去了尚武精神,人口急速减少,原有的重骑兵体系也彻底废止。成为了战五渣一般的存在。

但河湟之地的青唐部吐蕃,虽然不过百万人口,却顽强地保持了吐蕃帝国时代的战斗力。

青唐吐蕃的冶铁技术是有名的,不但强于西夏,亦强于宋。《梦溪笔谈》就有记载:青堂羌,善锻甲,铁色青黑,莹彻可鉴毛发。青唐部的冶铁技术从吐蕃帝国继承而来,融合了中亚和东方锻冶的优势,为当时中国之冠。

凭着先进的锻冶技术和顽强的战斗意志,青唐雄主唃厮啰屡次让败宋挫辽的李元昊折戟沉沙,成为西夏的噩梦。唃厮啰去世后,青唐部内部凝聚力下降,但战斗力依然不可低估。

西夏意识到青唐部结好北宋,为北宋输出战马,对己方不利之后;逐渐开始拉拢青唐部。藏人与羌人本就习俗相近,而且西夏在地缘上也有外交的反应优势。

当时在宋、西夏、青唐交界一带有大量散落的羌、藏小部落,并不明确归属于任何一方。北宋政府经常以重金招揽这些蕃兵,为己所用。在青唐政权看来,这是损害了己方的利益,加上西夏的调略挑拨,青唐逐渐向西夏靠近。

当时北宋正当神宗在位,奋发有为,与宰相王安石商议之后,当下批准了王韶的西进计划,取下青唐,直接从侧翼夹击西夏!

宋神宗

青海湖一带,地形险远,补给、兵力投送都很困难。北宋要远道派军至此,兵力较全民皆兵的青唐并不能占据优势,甚至还经常出现以寡击众的局面。

固然,在地理上被群山分割成一个个小区间的河湟之地,北宋的攻略并不轻松,在青唐吐蕃的全面抗击下,很多城池、土地旋得旋失。然而对于青唐的攻略,使得北宋西军获得了大量的战马和精良武器,在战略上是非常值得的。

北宋政府设置的营田司、市易司和蕃汉学等经济文化机构,也客观上促进了甘肃以及青海地区各民族的团结与融合,促进了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在北宋经略青唐的过程中,涌现出了王韶、王厚父子,以及种谊、姚兕、王赡等一干名将,虽然作战过程极为艰难反复,也曾有景思立、高永年战败身死的败绩,但到徽宗朝再平湟州,丢失接近四百年的河湟之地,终于恢复中华壤内,司空图先生泉下有知,也当欣慰无比。

王韶

河湟平定之后,北宋王朝又进行了宣和开边,远征至西域边境,与高昌回鹘、喀喇汗王朝取得了联系,同时西夏的河西之地完全被宋境覆盖,陷入两面受敌的死局,战略上陷入绝境。

当女真兴起,辽国危在旦夕,无力干预宋夏矛盾时,北宋完全可以东西夹击,一举攻灭西夏。但是宋徽宗却不明白复燕云必先定河西、河套的道理,贸然以宋最后的精锐死磕幽州坚城,消耗极大,为金人做嫁衣。加上徽宗的统治下朝政腐败、国无积蓄,以至于靖康之耻。倘若当时继承哲宗的不是徽宗这样的昏庸之主,经略河湟的意义无疑会被重视太多。但是后来金国汉化,仍然继承了宋对河湟之地的管理。

宋朝疆域

本文作者:吟风社(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