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的复辟为什么不能成功,失败后为什么还能全身而退野史趣闻

2018-11-13 23:00:40

张勋江西省奉新县人,北洋时期军阀之一。他的军队都留着辫子以示对大清的愚忠,人称“辫帅”

1917年5月,时任总统的黎元洪和总理段祺瑞在各项政府事务产生分歧,总统黎元洪一气之下免了总理段祺瑞的职务。可当时的宪法是,总统罢免总理得需要总理自己签字才能生效。段祺瑞索性跑到天津通电总统此令违法,组织11个省的军阀宣布独立,出兵北京。

黎元洪只好给当时不支持段祺瑞的军阀张勋发电,让张勋来京调停。张勋脑子里一直想着复辟,一看这是个好时机。乘机提出'非复辟不可'的主张。得到众军阀的认同,一起成立了十三省同盟,并推举他为盟主。事关重大,他怕这些军阀反悔、还让众军阀在复辟的黄缎子上签字画押。期间还得到德国和日本的支持。总理段祺瑞也派徐树铮去列席了会议,暗示了总理集团也是支持他复辟的。北洋军阀里最有势力的冯国璋也表示支持他复辟。

于是6月7日,张勋带着各方都支持自己复辟的情况下,率军踏上了复辟这条光明大道。临行前,和亲信张文生定下暗语,复辟出现问题的话他会发电报要40盆花,就是派40个营来京驰援。

1917年7月1日,张勋穿上蓝纱袍、黄马褂,戴上红顶花瓴,率领康有为沈曾植、王士珍等50余人,进宫发动复辟。当日,溥仪发布'即位诏',称共和办不好,要收回大权。连下多到上谕,恢复清朝旧制。此时,各地军阀也纷纷挂起黄龙旗。接着,张勋开始分封官爵。他给自己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和忠勇亲王。给各地军阀只封巡抚,可以说分封官爵这项做的及其不好,过于吝啬。

与此同时,段祺瑞在天津通电,要组成讨逆军讨伐张勋。冯国璋也派人偷了张勋手里,有各军阀签字画押表示支持复辟的黄缎子。各地军阀一见张勋封官只给自己往大了封,二是黄缎子也没了。纷纷响应段祺瑞,反对张勋的复辟。张勋一看傻眼了,就找原本支持他的日本方面,结果日方表示从没有说过要支持他复辟。只好给自己亲信张文生发电报,要他送来40盆花。结果张文生还真给他送来非常鲜艳的40盆花草。张勋一口老血吐出。7月12日,段祺瑞讨逆军进入北京,辫子军被打伤25人,以大败告终。最后还是德国方面比较仗义,让复辟失败的张勋躲进荷兰使馆。张勋在发动这场失败的政变后,竟然可以安然无恙的且大摇大摆的,去天津安度了晚年。

究其失败的原因,还不是因为这些北洋大佬们,从一开始就在耍他。利用他来解决当时的政治僵局,以求自己的权利最大化。再说各地的军阀,当时支持他是想着复辟后自己能获得更高的官爵,没想到张勋太不会办事了。他的全身而退,绝大意义上是因为各位大佬对他还是有北洋袍泽之情和故意玩他的愧疚之意。

本文作者:山田石间(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