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勋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复辟清朝呢?野史趣闻

2018-11-13 22:32:20

清末民初乱世,各色人物争相在历史舞台上登场,张勋也不例外,原本在那个枭雄辈出的年代,张勋并不算出类拔萃,历史对他的记载至多不过聊聊一笔,不过时也,命也!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袁世凯和孙中山的联合操作下被送进历史坟墓后,张勋却将其挖了出来,并且还短时间的复辟成功,一时风光无量,就此张勋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张勋为什么那么拥护清王朝呢?连孙中山都不能攻破的北洋政府,为何张勋却能轻而易举的做到呢?

张勋,江西人,幼年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为了混口饭吃,去给别人家放牛,及至年长参军入伍,在中法战争中因作战勇敢获得重用,后来投奔袁世凯,在袁世凯的提携下多次担任慈禧太后、光绪帝的扈从,成为天子近臣,后来宣统帝继位后,率军入驻南京成为一方大吏。这样的人生履历和张勋同时代的人物多了去了,不过张勋和别人不同的是他懂得感恩,他觉得自己现在所获得的一切都是清政府所给予的,是以他对大清朝一直心怀感恩,忠贞不二。

后来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被推翻,但是张勋为表示忠于清廷,他命令自己所部均留发辫,其后袁世凯当大总统,张勋在袁世凯的授意下大肆屠杀革命党人,袁世凯对于张勋部所留发辫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公元1916年,袁世凯去世,在袁世凯留下的继任者提名中黎元洪当上大总统,不过因黎元洪并不是袁世凯真正的嫡系,当时掌握实权的是国务总理段祺瑞,俩人貌合神离,后来在对德宣战问题上二人发生矛盾,段祺瑞主张对德宣战,黎元洪和国会则坚决反对,张勋因德国支持他的复辟主张,而反对对德宣战,但同时又对黎元洪这个墙头草非常鄙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很是微妙。

当黎元洪、段祺瑞相争不下时,张勋在徐州积极成立北洋七省同盟(后扩大到十三省),后来段祺瑞策划武力推翻黎元洪并解散国会,黎元洪先发制人,先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国务院总理,张勋趁机充当两种之间的调停人(至于是不是真心实意,另外两者也不在乎)。有了张勋的缓和,黎元洪退一步解散国会,段祺瑞退一步不武力推翻黎元洪,当然这时的张勋也没有闲着,他密集的拜访社会名流,为清朝复辟做准备。

时间来到了1917年6月份,这时的张勋以调停人的身份入驻北京,在北京又经过一番谋划,张勋于1917年6月30日潜入清宫,拜谒宣统帝,最终在经过宣统帝的认可后,张勋于当晚发动复辟,第二天宣统帝发布即位诏,清朝死灰复燃。

可惜这样的回光返照时刻只持续了12天,便遭到了全国的反对,张勋也被段祺瑞的讨逆军所击败,一场闹剧就此戛然而止。段祺瑞达到了自己利用张勋逼走黎元洪的目的,张勋则因这次复辟身败名裂,不过也向世人表现了他对清朝的忠心。1923年,张勋逝世后,政界闻人和文化名流纷纷致电哀挽,不管友人或者敌人都对他的孤忠大加赞美,这也许就是张勋当时宁愿身败名裂也要为自己曾深受清恩的清朝复辟的缘由吧。

本文作者: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