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安史之乱野史趣闻
“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课本上却只是一笔带过,相信大多数读者对于“安史之乱”的了解大多来自影视剧的剧情,今天我们就来具体的说一说“安史之乱”。
提到“安史之乱”就不得不提这起叛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和史思明了。安禄山原本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后来突厥族没落,安禄山进入军旅,因为聪明灵敏,受到当时的将领张守珪的喜爱,在仕途上算是打开了门路。
唐玄宗时期,在边疆设立了节度使,这种官职起先只是为了更好的管理边疆的外族人民而设立,但是却拥有者很大的权力:行政、财政、土地、军队等大权在握。而此时的安禄山一味的讨好当时的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在唐玄宗面前说了许多好话,到安史之乱之时,安禄山已经是三藩节度使了,手握重兵,为了自己的仕途,安禄山自称儿子,认杨贵妃为自己的母亲,每次入宫先去拜见杨贵妃,杨贵妃对此也很是受用,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更加没有顾忌,受到重用,唐玄宗对他几乎没有什么防备。
后来丞相李林甫下台,杨贵妃的表哥杨国忠接任,可是安禄山与他并不和气,杨国忠在皇帝和贵妃面前经常说安禄山的坏话,安禄山因此动了反心,自己有兵权,又有发兵的理由——杨国忠收受贿赂,于是,安禄山一拍大腿,联合了自己的老乡史思明就开始办事了。
加之唐玄宗统治后期,官员腐败,皇室贵族穷奢极欲,极尽奢华,政治腐败,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安禄山的造反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了。
公元755年,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开始了自己的造反之旅。并且一路高歌猛进,打进长安,唐玄宗带着自己的爱妃仓皇出逃,在马嵬坡演绎了一场离别。
造反进行的很顺利,安禄山开始飘飘然要称帝了,公元756年,安禄山称帝,国号“燕”,简直人生赢家。
世事无常,安禄山的死亡却是如此滑稽。安禄山早起之时,被自己信任的宦官李猪儿杀死,心很塞,更残忍的是这是他的亲生子安庆绪指使的,原来安禄山偏爱自己的小儿子使安庆绪不满,便指使李猪儿在服侍安禄山穿衣之时杀死了他。人生真是一场游戏一场梦,自此安氏集团也开始走了下坡路。
公元763年,唐王朝经历了一场大劫之后终于平息叛乱。
安史之乱的发生既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一次次的偶然事件导致了叛乱的发生,但究其根源,无非是唐王朝的腐败,统治阶级的不作为,任贤变为认钱,真正的人才不能重用,用的都是一些谄媚的小人。加之节度使制服的不完善,节度使权力过大,朝廷难以掌控,都是唐王朝必经此劫的原因。没有安禄山也会有其他人。
本文作者:小小涡流(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