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的无悔人生!野史趣闻

2018-09-07 14:00:27

公元1415年,一个年近半百之人在雪地里横躺着,像个婴儿。黎明时分,有人来看,人已经死了。这个人是谁,为什么会被活活冻死呢?

有时候我十分羡慕那些被我记住的历史人物,至少他们存在过,他们还会被继续谈论。不管是李世民还是武则天,无论是岳飞还是秦桧,不论是炎黄二帝还是蚩尤,总之,他们都会被铭记。我会想起陈胜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只不过是在感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能够被记住的少之又少!

好了,不说伤心事,言归正传也。

我先说一本书《永乐大典》,这是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另外《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

所有的一切都说明这本书很厉害,尽管现在没有全本。但是依然挡不住其“绝代芳华”。好了,物从来不是我们的重点,我坚持以人为本。那么是谁主持编纂的这本书呢?解缙。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又号喜易。解缙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就是智商一百以上。关于他的神话,我想说一点,他和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徐渭呢,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很厉害的。对于杨慎,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出自他的笔下。

总而言之,解缙先生是举足轻重给的人物。但是,上帝给了他太高的智商,以至于情商低的可怜。智商低可以去卖红薯,情商低只有被砍手了。因为你会不断地去惹麻烦,直到入土为安。除非你有个好主子,可以包容你的骄傲。

说到这里,我想到两个人。一是杨修。聪明人,但是因为鸡的一个部位把自己的小命搭进去了。另一个人是我的偶像,王阳明。和解缙先生属于同一个朝代,是心学集大成者,“知行合一”的思想影响了很多人。

解缙先生没错,只不过太刚正不阿,容易得罪人。洪武年间,朱元璋就很欣赏解缙,还对他说咱俩表面上是君臣,实际上情同父子,这赞赏的规格够高了吧。可是后来,老朱发现解缙这孩子老是说人坏话,当然,是那些人办了坏事,问题是你说人家别让人家知道行不行。最后弄得人家要打你,我这皇帝还当不当了。老朱一想,你还是回家再锻炼锻炼吧。于是解缙先生回老家吉水。可惜还是闭门著述,在家八年,校改《元史》,补写《宋书》,删定《礼记》。

对于人情世故,解缙还是不改初衷,我不知道应该敬佩还是伤心。我又想到了我的偶像王阳明先生。以后我会花时间详细介绍的。

时间到了永乐年间,老朱去世了,又来了一个老朱。这个时候,解缙很受器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主编《永乐大典》,留下一世英名。

快乐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朱棣老儿拼命打下了江山,自然想香火不断,于是,这太子的事就很重要。每到这个时候,总是最关键的时候,通常会形成几个门派。在古代有立长立嫡的说法,一般没什么问题都是这样做的。但是现在出问题了,老大朱高炽为人还可以,但是人长得不行,就是矮短挫。老二朱高煦长的五大三粗,有老子的风范,当然也就更惹老子喜欢了。

朱棣询问解缙的意见。解缙是个聪明人我们早就知道,他的选择是朱高炽,当然他也知道,选错了小命就没有了,但是他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保住一个太子绰绰有余。

于是解缙刚开始说了希望立朱高炽为太子时,朱棣有点犹豫。随后,解缙说了至关重要的一句话“好圣孙”。于是朱高炽成了太子,解缙成功了。可以说,解缙成功的抓住了朱棣的软肋,即朱棣十分喜欢朱瞻基,那就是朱高炽的儿子。

按理说,你解缙为了太子的事立下汗马功劳,以后少不了荣华富贵。但我们应该明白,有时候我们交下一个朋友的同时也树立了一个敌人,朱高煦。可惜我们的解缙先生什么都不在乎,而且很喜欢管皇帝的家务事,这让朱棣很生气。

后来的事情就是一再的被陷害,最后锒铛入狱。其中有一件事情很关键,解缙入京奏事,朱棣恰巧不在,等了很长时间还是没见到人,最后见了太子朱高炽一面就回去了。这明显的是不想活了,皇帝还在,你却眼里只有太子,这让皇帝很没面子,后果很严重。

朱高炽

人们通常把解缙的死归罪于朱棣的“缙犹在耶?”我认为这不过是朱高煦故意所为,趁机杀了解缙。等到朱棣醒悟,一切为时已晚。

可怜解缙一才子,更为太子立头功,却没有见到胜利的果实。我认为解缙是个过于天真,不懂曲折的纯洁的人。也许,在冰天雪地里离去,是对纯洁的呵护!

本文作者:两个鸡蛋(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