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将领张议潮野史趣闻

2018-09-07 13:30:35

安史之乱后,唐朝表面的祥和如同一层被捅破的窗户纸,再遮盖不了内里的汹涌矛盾,这些被压抑多年的冲突如脱缰的野马,直接将盛世大唐拖向了巨大的滑坡,颓势不可遏制。

南北方少数名族开始趁火打劫,纷纷抢占附近的州县,肆意烧杀抢掠,胡作非为,人民被侵扰的暗无宁日,水生火热之中只盼望着祖国不要忘了边陲小镇,发兵镇压一下这些土匪行径,给百姓开拓一条活路。然而唐玄宗一心沉溺于歌舞美女,一颗脑子早就成了一团浆糊,安史之乱一爆发,他就吓得魂不附体,自顾尚且不暇,更别说收复这些失地。

便是在这样一个没有国家的支持,没有武器,粮草;没有将士的情况背景下,一个传奇式人物硬是凭借着一己之力,挽救百姓于煎熬之中,在动荡不安的年代,给人民开辟了一块安心的庇护所。

如此大义凛然,为百姓鞠躬尽瘁,却没能在史学家的笔下留下太多的印记的人就是张议潮。

安史之乱后,边疆的许多小镇都被吐蕃攻陷,张议潮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沦陷区的小镇。吐蕃是个马背上的民族,崇尚武力,不善于治理。他们占领边陲的许多地区后,并没有将其纳入自己的羽翼下,进行安抚和精神上的操控,而是视人命如草芥,任意践踏。

张议潮家族是当地的大户,家产丰厚,可是同样没能免于荼毒,也多次遭受这些蛮人的挑衅和打击。普通的老百姓更是苦不堪言,张议潮从小就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残暴,目睹了他们毫无人性的野蛮作为,一直怀抱驱除鞑虏,回归祖国的心愿,因此从小就很刻苦的练习武艺,希望有一天能真正的靠着自己将这些实施暴行的家伙们都赶出去。

公元848年前后,吐蕃内部两组势力内讧,抢夺权利,无暇外顾,唐朝趁此机会,安排一批人马趁虚而入,还真的收复了河西的部分地区。这给张议潮吃了一颗定心丸,让他以为自己并不是在孤军奋战。于是他迅速联合当地的几家其他大户,自己出钱买粮,买兵器,招收人马,组建了一只军队。许是长久的压抑,让他们爆发了不一般的力量,居然将吐蕃打击的落花流水,弃城不顾,张议潮迅速收复了几个州县。

此后一鼓作气,军民一心,以迅雷之势很麻利的收复了当初被攻陷的大部分城池。由此受到了唐朝的大肆褒扬和嘉奖。

他收复失地后却仍是每天勤加练兵,不敢有丝毫懈怠,沦陷区的日子真是不好过,他不想再经历一次。偶尔有部分残余的势力想卷土重来,也被他追到几十里远消灭了,因此在边疆名声大噪,一时敌方不敢再来进犯。

安全问题解决了。接下来他开始关心人民的生存问题。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方便了灌溉,促进了农业的生产。

既然是边陲地区,少不了各民族的杂居,通婚,往来商贸,由于语言不通,造成了很多不便,他开始大力推广汉文化,这个手段很高明,从思想上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习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维护地区的稳定,比武力镇压来的更稳固。

战乱年代,能得一将军,打击敌手,为人民谋得一方净土,实是百姓的福分。

本文作者:漫谈中华历史人物(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