掀开贞观之治的华丽面纱,直击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的罪与恶野史趣闻

2018-08-22 18:30:43

数千年的华夏历史长河,史家喜欢时不时拿出来晒的有“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遮羞布。而李唐王朝独擅风骚,“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一时瑜亮,传之后世,一俊遮百丑,对李世民、李隆基政变上位的事情选择性的遗忘,即便是偶尔提及,最多也是被视为防卫过当而已。

且不提唐玄宗,单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抛开李渊“立嫡以长”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仅从唐太宗经常挂在嘴边的忠孝礼义廉耻为标准来看,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后就犯有“四宗罪”。

一宗罪:弑兄杀弟,贼喊捉贼。

李建成的储君之位是李渊立国之后就决定的,属于既定国策。说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太子的名分完全是睁着眼睛说瞎话,觊觎者、争夺者是李世民,而李建成所做的只是巩固与保卫。

有人举例说明,玄武门事变是李世民被逼无奈的举动。

“建成夜召世民,饮酒而鸩之。”(《资治通鉴》卷191高祖武德九年条)因为李建成阴谋毒害李世民未遂,李世民这才下定决心先下手为强。其实,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知道,如果李建成想要杀李世民,办法总会比困难多,绝对不会笨到使出这样欲盖弥彰的愚蠢手段。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非原创,最多算是一种类似今天自媒体洗稿的再创作,他所引用的史料都是唐代史官的记载,而那些史官自然不会做出逆李世民龙麟之事,处处为尊者讳。司马光看到的是已非信史,经他再加工后,我们所读到的就是注水的历史了。

突厥人塞,先是李建成推荐李元吉“代世民督诸军北征,上从之”。紧接着李元吉奏请将秦府骁将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与秦王帐下精锐之士也调归自己指挥。李建成东宫属官王晊向李世民告密称:“太子语齐王:‘今汝得秦王骁将精兵,拥数万之众 , 吾与秦王饯汝于昆明池,使壮士拉杀之于幕下,奏云暴卒,主上宜无不信。吾当使人进说,令授吾国事。敬德等既入汝手宜悉坑之,孰敢不服?’”

重点是在下文,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死忠粉,得知这个消息后劝李世民先下手为强。李世民叹曰:“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侯其发 ,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 ”于是“定计” 在太极宫发动政变。谋定而后动的李世民向李渊“密奏建成、元吉淫乱后宫”,李渊听了愕然,良久才决定“明当鞠问,汝宜早参。”

“汝宜早参”四字大堪玩味,为李世民率人先于李建成入宫设伏张本。借李渊之口掩人耳目,可恶。李渊召来裴寂、萧瑀等心腹重臣在太极宫“欲按此事”,哪知道却等来了李弑兄杀弟的惊人消息。“太子者,君之贰,国之本”,李世民擅杀太子,严格讲属于犯上作乱。而尉迟敬德秉承李世民意旨,大言不惭对李渊说 :“秦王以太子、齐王作乱,举兵诛之。”

明明作乱的人是自己,却贼喊捉贼。

二宗罪:逼父禅位,抢班夺权。

玄武门是太极宫的北正门,是李建成、李元吉兄弟入宫的必经之所。虽然有“宿卫兵”在此屯扎,但李世民早就收买了守门将领,悄无声息地控制了这一要津。太极宫是皇帝议政之处,无诏令任何人不得擅自人内,否则就是图谋不轨 。李世民嘴上说着不忍“骨肉相残”, 尉迟敬德却带着“勇士八百余人摄甲执兵”控制了太极宫。 在东宫残余势力攻打玄武门,双方一时打得难解难分时, 尉迟敬德“擐甲执矛”杀气腾腾来见李渊, 李渊大惊失色,非常配合地问道:“今日乱者谁邪? 卿来此何为?” 好在萧瑀等人识时务,当即劝李渊道:“……秦王功盖宇宙,率土归心,陛下若处以元良(即太子),委之国事,无复事矣。”

李渊不得不表态:“善!”

尉迟敬德立即逼迫李渊:“请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 李渊见事已至此,只得点头应允。因为有了李渊的圣旨,加上李建成兄弟已死,众人树倒猢狲散,厮杀这才平息。

三天后,“立世民为太子 ”,八月李渊“传位于太子”,李世民装模作样“固辞”,李渊“不许”。

一番拉拉扯后 ,骚年李世民志得意满地登上皇位。

大胆设想,如果没有李建成、李元吉余党作乱,李世民一时间搞不定,李渊当天就有可能暴卒,追随两个儿子于地下了。

三宗罪:强纳弟妃, 丧失人伦。

李建成李元吉被杀后,李世民为斩草除根,下令将二人的十个儿子一并处死,强纳齐王妃杨氏。长孙皇后死后,要立杨氏为“天下母”,幸亏有魏微力谏,此事才作罢。

李世民杀夫夺妻,有何面目讲“廉耻”二字?

宗罪:篡改史实,遗害至今

虽然有贞观之治的光环罩着,但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的事情,始终是李世民的一个心结。他也明白这事情自己做得不地道,害怕史官如实记载,留下恶迹为后人所耻笑, 所以打破惯例想要看看史官对此事是如何记载的。

房玄龄胳膊拧不过大腿,将这段历史改了又改,这才拿了交差。

等作贼心虚的李世民看到“语多微文”(含糊其辞)时,公然为玄武门之事定了调子:“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 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将玄武门事变比作八竿子打不到的周公诛管、蔡之事,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历史。

本文作者:唐风宋月(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