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开创贞观之治,如果他当时失败了会怎样呢?野史趣闻
历史总是由胜利者来写,玄武门事变其实是李世民图谋皇位,弑兄杀弟,成功之后又文过饰非。至于怀疑这件事的老铁,请回答我一个问题:如果李世民真的是被逼无奈,不是一早密谋,武门守将常何怎会大开方便之门,让其伏兵成事?
玄武门事变有三个可能:
1、李世民在偷袭失手,李建成和李元吉逃脱,甚至反杀李世民,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会联手打败李世民的人马,此战之后,李世民身败名裂,成为千古罪人。
2、李建成、李元吉当中有一人逃脱,与父皇李渊联手,李世民会坐实谋逆的罪名,皇宫和整个长安城中会一片混战。李世民被迫带着亲信退出长安,实力会受到重创,长远来看并不乐观。
3、李世民成功,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不必多言了。
当时的反王基本已经肃清,所以无论出现哪种局面,都不会改变李唐王朝的统治地位。未来接替李渊的,仍然是他的某一个儿子。而唐朝的政治、军事制度都是沿袭隋制,无论坐在皇位上的是谁,大唐的江山不会因此动摇,国家政治、军事和经济的整体框架都不会有很大的改变。
陈寅恪先生《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一书中指出,李建成和李元吉都不是等闲之辈,“决非庸懦无能者”。李建成本人很有才智,当年李渊起兵太原,他和李世民各领一军,表现不俗。李元吉也以勇武著称。
唐太宗李世民最为后世赞许的,是所谓的“贞观之治”,整个国家四海安定,太平强盛。其实贞观之治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性。隋亡唐兴,社会矛盾大大缓和,长期的战乱之后,人心思定。按照《旧唐书》的说法,贞观年间,辅佐李世民治国的重要大臣“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王珪之属为辅佐股肱,君明臣忠”。这其中,魏徵、王珪都曾经是皇太子李建成的重要亲信。李世民胸怀宽大,能够不计前嫌,重用李建成的重要幕僚,帮助自己成就盛世。可以假设一下,如果玄武门之变中得手的是李建成,他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必定也会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李世民的亲信,甚至包括尉迟敬德等人。
如此,大唐仍然会有一个盛世来临,名字可能不一样,时间可能不一样,但一定会来。唐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也不会改变。当然,大唐帝国的命运在细节上会有一些变化,不会有什么唐高宗、唐玄宗,自然也就不会有武则天、安史之乱,也不会有什么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历史会少了许多的戏剧性,或者会有更精彩的演绎进程。
本文作者:千古王旗卷兵刀(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