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玄武门事变,他开创的大唐盛世会比唐太宗李世民更辉煌野史趣闻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大唐盛世,但我们都知道,他的皇位的得来是多么的血腥,历史总是由胜利者书写,如果李建成没有死于玄武门,当上了皇帝,真的就不如李世民吗。
许多史料,将李建成,和他的弟弟李元吉形容为是猥琐不堪,懦弱无能的人。但实际上李建成非常直率、宽简、仁厚,很有才能。 只可惜被弟弟李世民丑化,成了卑鄙平庸的太子。
一方大将
李渊起兵反隋,密召建成与弟元吉至太原。六月,义军建旗发兵,建成受命率众攻取西河,成为一方统帅,独领大军。李建成“一同义士,等其甘苦,齐其休息,”使将士受到鼓舞,军心大振,“於是将士见而感悦,人百其勇。”将士奋勇争先,一举攻克西河,前后仅用9天,初师告捷。李渊非常高兴:“以此用兵,天下横行可也。”李建成因功被封为陇西公,左领军大都督。
李建成从晋阳起兵至唐朝建立都是领兵主将,任左军统帅,他指挥和参与指挥的西河之战、霍邑之战、潼关之战、长安之战都充分显示出其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建成决不是旧史书描写的庸劣之辈,而是位有勇有谋的军事统帅。
破刘黑闼之战。作为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场战争,它的胜利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建成太子破刘之前,已有李元吉与李世民征讨过,但由于二人没有对他们实行安抚政策,反而还施行“悬民处死”的高压政策,再加上这些人对李家的疑惧心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刘黑闼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只好亲自征讨之。他接受了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谕遣之,则可以坐视离散”的建议,改变过去“妻子系虏,欲降无繇”的高压政策,实行宽大安抚政策以争取人心。史载:“建成至,获俘皆抚遣之,百姓欣悦。”为了扩大影响,李建成让被释者互相转告:“若妻子获者,既已释矣。”这一措施起到了争取民心、瓦解斗志的作用,起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结果刘黑闼部队“众乃散,或缚其渠长降,遂擒黑闼”。这样,李建成没费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决了河北问题,使唐初社会安定了下来。在这一事件中,虽然采取的宽大安抚政策是出于魏征,但实施者却还是建成。
知人善用
李渊起兵之前,李建成奉李渊之命留在河东,结交了大批能人志士。他对当时的形势和李渊的处境十分了解,太原起兵后李建成曾对父亲说:“儿等早蒙弘训,禀教义方,奉以周旋,不敢失坠。”
在建唐前后,他招揽了许多谋臣猛将,为他出谋献策。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成为后来的贞观名臣,为贞观之治作出了贡献。如李建成的谋臣魏征后来在贞观年间以谏诤之臣而闻名,李建成曾甚礼之。武将中的冯立也在后来的贞观年间“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视为心腹。名臣韦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还有郑善国、李纲等,都受到李建成的优待。
而在建成死后,很多受太子恩惠的大臣都悲痛欲绝。
东宫翊卫车骑将军冯翊与冯立痛哭不已,与众将士言:太子生前对我等不薄,此刻正是报恩之时。遂奔赴玄武门,为建成报仇。古来士为知己者死,二冯所为正是此注脚。一直支持建成太子的燕郡王李艺起兵造反。不久,利州都督李孝常、右武卫将军刘德裕造反。
幽州都督王君廓不服李世民登基,更是投奔了突厥。
惨遭丑化
李世民以玄武门之变夺得了皇位,但他明白难以消除其逼父、弑兄、杀弟、屠侄的一系列恶行对当时及后世造成的极其恶劣影响,而李世民本身又尤其在乎身后名。终于有一天强忍不住向史官索看实录,当发现实录中如实地记录着自己的种种不堪后。李世民为了挽救弥补自身的形象与声誉,一方面通过篡改实录,弱化其父李渊的开国地位,将李渊虚化,更是把建成、元吉描述的猥琐不堪、懦弱无能,而将取隋代立、平定群雄的功劳揽为己有,把玄武门之变描述成受到太子建成、齐王元吉所逼,自己迫不得已为自保才采取的行为。另一方面通过勤政、德政一系列措施尽力地成为一位明君、圣君以让后人淡忘自己的不光彩的一面。
拨开历史的迷雾,我们不难发现李建成本来是一位心中有天下格局的优秀帝位继承人,他是李渊重点扶植的对象。李世民夺权后,也不得不好生安抚李建成多年经营的势力,重用原东宫臣僚,同时继续沿袭父兄对峙突厥的战略,对内执行偃武修文、与民休息的国家大政方针。李建成的优秀,迫使李世民必须克制私欲、不断积极努力追赶方能服众。人们有理由相信:若无横生的宫门之变,李建成必会继承李渊开创的基业,将唐朝创建成一个全新的升平盛世
本文作者:常山逸云(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