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去过日本吗野史趣闻

2018-08-22 17:30:48

1

众所周知,明代大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足迹遍布印度洋两岸。但鲜为人知的是,郑和也曾下东洋,这段史实发生在下西洋之前,同样值得纪念。

明朝以京城为中心,在京城之东的海洋为东洋,京城之西的海洋称西洋。日本属东洋,所以此次郑和出使日本没有被列入下西洋的范围,从而少有人知。

燕王朱棣夺取帝位后,派遣使臣分赴四方,告知新君即位。同时改变态度,解除海禁,并派人出使琉球、日本和南洋各国。

2

永乐元年(1403年),琉球、日本、暹罗各国使节到中国朝贡,建立了宗藩与册封关系。

当时东渡日本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唐代高僧鉴真去了六次才到达日本。郑和这次下东洋从桃花渡(浙江宁波)出发,率领楼船水师10万历经千辛万苦到达日本。

这次出使日本,主要是因为当时,日本的倭寇在中国沿海边境活动猖獗,倭寇到达中国后在沿海地区欺凌渔民。

3

更重要的是这些倭寇的活动,直接威胁到各国朝贡的贡船的往来,给大明王朝与外面的往来增加了阻碍,中日的关系也因此紧张起来。于是,明成祖决定排遣郑和出使东洋,解决倭寇问题。

这次出使,他为发展中日关系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情。郑和通过与日本实际统治者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的具体磋商,宣扬明王朝威德。

足利义满见到大明王朝的使者十分敬重,他们与郑和商议,决定主动撤离中国沿海边境的倭寇。并且还与郑和签订了一系列的条约,限制日本倭寇的蛮横行为。

4

与此同时,足利义满接受了明朝皇帝给他的“日本国王”封号和金印、冠服等,后来还遣使来致谢,正式与明朝建立了外交关系。而对于中国极为关心的倭寇问题,足利义满更是积极予以解决。

郑和使日后,足利义满出师追捕倭寇,抓到了一个主要的首领,放在蒸笼里蒸杀,并把其他的俘虏献于明朝。

正是在郑和和足利义满的共同努力下,倭寇海盗渐渐收敛绝迹,到了永乐十五年(1428年),大体上“海洋平静”。

5

双方还签订了重要的经济条约“勘合贸易条约”,即“永乐条约”,确立海上贸易关系。

郑和完成使命后,明成祖很高兴,致书足利义满,表示满意。

永乐二年(1405年),郑和开始了下西洋的历程。郑和的这一下东洋之举,不仅保护了中国沿海地区不受倭寇侵犯,还为以后的郑和下西洋解决了后顾之忧。

本文作者:忆城千年行(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