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是个谎言?野史趣闻
秦二世三年,项羽率领五万楚军同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在巨鹿打了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役。众所周知巨鹿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其实不然,这是一场以多胜少的战役。
一、王离军队
秦二世二年,章邯杀死楚军首领项梁后渡过黄河,同前来增援的王离二十万长城军一起攻打赵国,大败赵军。赵王等人逃进巨鹿城,无奈之下赵王派使者向楚怀王以及各国诸侯求援。章邯命令王离包围了巨鹿,自己的军队驻扎在巨鹿南边,筑起两边有墙的甬道给他们输送粮草。
项羽面对的是围城打援的王离的长城军,而且王离的长城军只有大约十万而并不是二十万。《史记・蒙恬列传》记载:“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匈奴,收河南。”同书《匈奴列传》记载:“秦始皇灭六国之后,使蒙恬将十万之众北击胡,悉收河南地。因河为塞,筑四十四县城临河,徙适戍以充之……十余年而蒙恬死,诸侯畔秦,中国扰乱,诸秦所徙适戍边者皆复去。”秦朝曾命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蒙恬被害后,这支大军归王离了。其中包括原有十万,加上后来补充的“适戍边者”大约二十万。秦末大乱,既然“适戍边者”都走了那么就只剩下十万了。显然王离所有的军士只有十万。
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大多为骑兵,骑兵马鞍上没有马镫,作战力没有想象中的强劲,而且骑兵战术为两翼后方,配合弓弩,用于侦查和偷袭,并不适合阵地战。
二、破釜沉舟
项羽率领全军(包括八千绝对主力的江东子弟)渡过黄河,命令全军破釜沉舟,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粮,以示不胜则死的决心,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击败章邯部保护甬道的秦军,断绝王离部的粮道,项羽的决心和勇气,对将士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楚军把王离的军队包围起来,个个士气振奋,以一当十,越战越勇。
三、作壁上观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关于诸侯军:“项羽兵数绝章邯甬道,王离军乏食,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巨鹿秦军,遂虏王离。涉间自杀。”按《张耳陈余列传》所叙述,诸侯军仅仅在项羽与章邯的甬道护军作战时作壁上观,待项羽进攻王离时,诸侯军则参与了围攻,俘王离、迫使涉间自杀,是楚军和诸侯军的共同战果。
四、章邯请降
由于秦军屡屡退却,秦二世派人来责问章邯。章邯派长史司马欣回朝廷去请示公事。司马欣到了咸阳,被滞留在宫外的司马门呆了三天,赵高竟不接见,心有不信任之意。长史司马欣非常害怕,赶快奔回军中,都没敢顺原路走,赵高果然派人追赶,没有追上。司马欣回到军中,向章邯报告说:“赵高在朝廷中独揽大权,下面的人不可能有什么作为。如今仗能打胜,赵高必定嫉妒我们的战功;打不胜,我们更免不了一死。希望您认真考虑这情况!”
这时,陈馀也给章邯写了封信,说:“白起身为秦国大将,南征攻陷了楚都鄢郢,北征屠灭了马服君赵括的军队,打下的城池,夺取的土地,数也数不清,最后还是惨遭赐死。蒙恬也是秦国大将,北面赶跑了匈奴,在榆中开辟了几千里的土地,最终也被杀害于阳周。这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们战功太多,秦朝廷不可能每个人都予以封赏,所以就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他们。如今将军您做秦将已三年了,士卒伤亡损失以十万计,而各地诸侯一时并起,越来越多。那赵高一向阿庚奉承,时日已久,如今形势危急,他也害怕秦二世杀他,所以想从法律上找藉口,杀了将军来推卸罪责,让别人来代替将军以免去他自己的灾祸。
章邯又派人来求见项羽,想订和约。项羽召集军官们商议说:“部队粮草不多,我想答应他们来订约。”订完了盟约,章邯见了项羽,禁不住流下眼泪,向项羽述说了赵高的种种劣行。项羽封章邯为雍王,安置在项羽的军中。任命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军担当先头部队,巨鹿之战结束。
项羽破釜沉舟,以大无畏精神在各诸侯军畏缩不进时率先猛攻秦军,带动诸侯义军一起最终全歼王离军,并于八个月后迫使另二十万章邯秦军投降。从此项羽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经此一战,秦朝主力尽丧,名存实亡。所以巨鹿之战并不是以少胜多,而是以多胜少,顺应天道,人心所向。
本文作者:小鲨鱼影视(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