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之溃败野史趣闻
一、溃败。
函谷关绝对令人难忘。苍冥的山,狰狞的壁,而路,竟仿如在夹缝中偷生;路中间,一座关。如果不知什么叫险要,不知什么叫一夫当关、万夫莫摧,函谷关前,任谁一定什么都明白了。
或许周文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这么快就到了险峻的函谷关 ;更没想到,竟这么顺利的就过了函谷关。从陈出发,周文率领的是什么样的军队,他自己很清楚。所以他并没太多的奢望:略地是主要的,至于能否进入关中,甚至灭掉秦国,再说吧。然而情况出人意料。大梁、郑州、荥阳、洛阳、新安、渑池、函谷关,一路向西,不断有反秦的力量加入,不知觉中,他的军队已有十万人 。形势更好得出奇:没有秦军,没有秦军,就这样一直到了函谷关。周文还是比较谨慎的,他或许已经设想了函谷关的鏖战,但结果是:仍然没有秦军。面对这种形势,再谨慎的将军也开始谈笑,开始放松,甚至开始松懈,开始憧憬即将到来的、攻入咸阳的绚烂时刻。
秦军在哪里呢?谁也不知道,事实上根本没有秦军奉命前去迎击周文。秦二世依旧饮酒作乐,干着他觉得做了皇帝就必须完成的艰巨任务:怎么样穷耳目之好,怎么样尽口舌之味 ,要不太对不起天下的黔首了。直到周文来到了戏(咸阳东约五十里) ,才有人敢奏报给秦二世:叛军到了。到了?秦二世一愣。什么叫到了?不是说就是关外一些小毛贼在捣乱吗 ?到了,难道进关了,难道一直没有剿灭吗?秦二世赶忙招集大臣商议 。这时,他或许才发现:自己是最后知道情形严重的人。这次,秦二世真得慌了;大臣好像事先商量过一样的缄默,更让秦二世感到心好像被掏空似的,连责骂大臣的声音,听起来都像是从几百里外的函谷关飘进大殿的,绵软无力。谁能救他呢,谁能让他继续他的鼻耳口舌的追求呢?他什么都可以答应的。其实,秦二世不必这么慌张,乱世出英雄,这时正好是那些被按部就班压制的人才出头的时刻。这不,章邯站出来了。
章邯只是一个少府 ,负责管理山川水泽林牧的收入,还有为皇宫生产日用及礼仪方面用的器物。在正常的政治生活中,几乎不会给他什么展现才华的机会。现在,周文来了,机会来了。章邯上奏认为,叛兵已经逼近咸阳,这时候再去咸阳周边的郡县调集军队,已经来不及了。现在在骊山修建的刑徒有好几十万,可以挑其中强壮的刑徒,把他们武装起来,交给他去抵挡周文。没头苍蝇一样的二世想都没想就答应了,不仅征发了骊山上的刑徒,还把奴婢所生的儿子们也都给了章邯。 秦国或许在如何管理一个领土辽阔的帝国方面极度欠缺经验,但在战争与军队方面的积淀却是任何人都不能、也不该小觑的。十几万万刑徒与奴子,虽然缺乏训练,但并不缺少纪律;虽然相互陌生,但并不缺乏斗志。因为他们有杰出的将领,有通过战功脱离卑贱地位的制度和希望 。
咸阳触手可及,财富触手可及,女人触手可及;死亡也触手可及了。可惜,周文和他的军队只在憧憬着前者,压根就不曾预防着后者,但偏偏是最后一个先到了。死亡的面貌从来都不是骷髅,而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章邯来了,周文们的死神来了。十万楚军,骄兵悍将;数十万刑徒奴子,孤注一掷。谁赢谁负,早就注定了。但战况还是超出了历史的想象:周文败得竟那么惨。从戏到曹阳,从曹阳(今河南三门峡西)到渑池,隆冬时节,周文的军队在凛冽的寒风中一退再退,直到退无可退。 周文最终在这个齐桓称霸的地方自杀了;而换个立场说,章邯终于在齐桓称霸的地方,暂时挽秦朝大厦于将倾,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个辉煌的战役。而如果没有项羽,章邯或许真能成就自己的霸业。
本文作者:历史可以重来(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