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两千年》第19期:巨鹿之战存疑,司马迁的谎言(三)野史趣闻
根据上期的分析,小编认为“破釜沉舟”可以说是司马迁撒的谎,巨鹿之战并没有发生过。可是章邯和王离最终的确是降了,甚至章邯在秦国灭亡后还被封了王,这又是什么原因呢?难道之后项羽又击败了他们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章邯、王离的战败疑点重重
王离
一、王离军战败疑点。《史记》中除了《项羽本纪》明确记载了项羽“破釜沉舟”后包围且歼灭王离军,最终迫使王离投降外,《史记•张耳陈余列传》、《史记•黥布列传》等其他篇章均没有项羽和王离直接交战的任何记载。而关于王离战败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门,有记载说王离是因为粮草不济被击败,有说是项羽和各诸侯联手之后逐步击败王离和章邯,司马迁本人也没给出一个确切答案。
那么我们不妨分别分析一番,看看是否存在疑点。
粮草不济:秦二世在派出大军共计各反秦势力此时已经两年多了,可是这两年多来一直没有出现粮草问题,这说明秦国内部并不存在粮草供应难题。那么项羽破坏章邯保护的粮道呢?我认为也不可能,虽然项羽有偷袭粮道的可能,但并没有长期占据甚至切断粮道的实际记载,因此王离军可能在项羽偷袭粮道之下出现短时间内的粮草供给困难,但并不会长期处于粮草不济的情况下。更何况,被围困的巨鹿城都没有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城外的王离军队在有20万大军保护粮道的情况下会出现粮草不济?这未免太奇葩了。
秦军屡败:如果王离军真的在章邯眼皮底下被击败了,那么王离真的只有投降一条路吗?难道第一选择不是向南方的友军章邯靠拢吗?就算项羽凭借6万人包围了王离的10万大军,如果王离真的向章邯所在方位突围,而章邯在包围圈南侧率兵解救的话,项羽的6万人拦得住?至于秦军屡败更是可笑,原因就是战败的秦军居然根本没有出现败退或者撤退,一直在棘原附近。“章邯军棘原,项羽军漳南,相持未战。秦军数却,二世使人让章邯”这个记载怎么看都像是秦军主动撤退的样子。
章邯
二、章邯军战败疑点。在“破釜沉舟”击败王离之后,按照“项羽使蒲将军日夜引兵渡三户,军漳南,与秦战,再破之。项羽悉引兵击秦军纡水上,大破之。”的记载来看,项羽与章邯最少再次战败了章邯两次,一次是在漳水渡口“三户”,另一次是在纡水,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疑点一:没有准确战果。如果说项羽真的打败了章邯,那么应当会记录相关战果的,就如之前章邯战败各反秦军队一般,均记载了败军的败退方向和章邯的追击方向。可是项羽两次击败章邯,按照记载来看,打了败仗的章邯似乎一直驻扎在漳水北部的棘原,根本没动地方,反倒是打了胜仗的项羽两次退回漳水以南,岂不奇怪?(如上图,项羽发起进攻位置均为漳水以南)
疑点二:章邯表现派若两人。与楚军的战斗力猛增一般,章邯军队的战斗力在巨鹿之战前后也呈现出了断崖式的落差。自从章邯率军出征以来,两年多的时间多次战败叛军,少有败仗,可是楚军仅仅换了项羽做将领,章邯竟然在兵力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一败再败,章邯为何突然变得如此无能了,是不是感觉又很奇怪?
三、司马迁为何不调整书写顺序
既然先写项羽战败王离会出现如此大的漏洞,司马迁为什么不先写项羽战败章邯,然后再写战败王离呢?这样岂不是更加合理?
然而这根本不可能,原因就是时间不会撒谎,而根据时间来看,王离是先于章邯投降的。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说“秦军数却”的记载更像是秦军主动撤退了,章邯的20万大军在王离投降之后侧翼已经完全暴露,从之后章邯和项羽交战的地点来看,章邯应当是主动从巨鹿南侧撤退到了邯郸附近。
据此判断,巨鹿之战的秦军似乎并未被击败,而项羽显然也并不如记载中的那般勇猛能够屡败秦军。既然王离和章邯都没有战败,那么王离和章邯又是因为什么投降的呢?明日我们继续。
本文作者:香茗史馆(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