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渣谈历史:浅谈唐朝“十三太保”野史趣闻

2018-11-10 18:31:28

前记:“十三太保”因颇富盛名,中国历史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那么“十三太保”是怎么由来的,今天我们来谈谈。

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恩、八太保李存璋、九太保李存审、十太保李存贤、十一太保史敬思、十二太保康君立、十三太保李存孝,因皆被封为太保而得名,有时亦特指第十三位义子李存孝。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均为养子。

李克用

李克用,神武川新城人 ,唐末将领,沙陀族人。别号'李鸦儿'(其军队主力亦称'鸦军')。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征,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

大太保李嗣源

李嗣源,五代后唐皇帝。李克用养子。以战功官至蕃汉内外马步军总管。同光四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嗣源入洛阳监国。即位后改名亶,改元天成。但因其不通汉文,难亲理朝政。又兼用人不明,姑息藩镇,权臣安重诲跋扈,次子李从荣骄纵,以致变乱迭起。弥留之际,从荣举兵反,饮恨而死。

二太保李嗣昭

李嗣昭,字益光。五代后唐著名将领。本为农民之子,后为李克用义子,虽形体眇小,而精悍有胆略,沉毅不群。

三太保李存勖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五代时期后唐政权的建立者。唐末河东节度使、晋王李克用的长子。以勇猛闻名。存勖虽武人,但洞晓音律,能度曲。同光四年,李存勖在兵变中被杀。

四太保李存信

李存信(862年-902年),本姓张,回鹘人,五代后唐名将,李克用养子,早年为牧羊奴,因为聪慧机敏而多计谋,通晓四夷语言,能识别六蕃书,善于战事,懂得兵势,李克用剿灭黄巢时李存信一直跟随作战,屡有功勋,被李克用收为义子,赐名李存信。

五太保李存进

李存进,山西代北振武人,原名孙重进,五代后唐时期著名将领,为晋王李克用养子,李存进少年习武,有勇名,李克用攻破朔州时,投军,被赐名为李存进,收为养子。此后,跟随李克用四出征战,入关中击破黄巢起义军,皆有功劳,被任命为义儿军使。921年,成德军发生内乱,李存进最终战死沙场。

六太保李嗣本

李嗣本,雁门人,本姓张。后为唐晋王李克用养子,从击居庸关,以功迁义儿军使。从破王行瑜,迁威远军使。从攻罗弘信,以先锋兵破汤阴。从后唐庄宗击破潞州夹城。累以战功迁代州刺史、云州防御使、振武节度使,号威信可汗。

七太保李嗣恩

李嗣恩,本姓骆,十五岁时就擅长骑射,在振武侍奉李克用。李克用坐镇太原时,李嗣恩被任命为铁林军小校。跟随李克用征讨王行瑜,因战功先后升为检校散骑常侍、突阵指挥使。李克用给他赐了姓名,并收他为义子。

八太保李存璋

李存璋五代后唐时期军事将领,字德璜,代州云中(今山西大同)人,晋王李克用养子。天佑十九年,以疾卒,庄宗追赠太尉。天福初年,追赠太师。

九太保李存审

符存审原是李罕之部将,后被晋王李克用收为养子,赐其李姓,所以后世也成其为李存审。他辅佐李克用、李存勖两代晋王,累破后梁,驱逐契丹,大小百余战,未尝败绩,最终官至检校太师、中书令、幽州卢龙节度使,镇守幽州。

十太保李存贤

李存贤(860-924),字子良,本姓王,名贤,许州人。为李克用养子,五代后唐时期军事将领。

十一太保史敬思

史敬思,唐末五代名将,李克用部下,骁勇善战,号称白袍史敬思。唐中和四年,黄巢兵变

十二太保康君立

康君立, 唐末五代间将领。康君立祖上世代为边镇豪强。唐朝乾符年间,康君立任云州牙校,为防御使段文楚的麾下康君立祖上世代为边镇豪强。唐朝乾符年间,康君立任云州牙校,为防御使段文楚的麾下。最后康君立因为一句话触怒了李克用,就被李克用赐毒酒毒死了,时年48岁。

十三太保李存孝

李存孝因力大无比,英勇善战,天下无敌,与西楚霸王项羽齐名,被誉为'将不过李、王不过霸',在后人评说中更有'唐初有个李元霸,唐末有个李存孝,都是恨天无把,恨地无环'。意思是说天若有个把,他们能把天拉下来,地若有环,他们能把地提起来。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知道一门武功金钟罩铁布衫,也叫“十三太保横练”。据说,李存孝把这门功夫练到极致,全身筋骨如铁,冲锋陷阵,所向披靡,骁勇冠绝,天下无双。所以后世把金钟罩铁布衫也叫十三太保横练。

后来李存孝遭人陷害,被判车裂,而在行刑时,五匹马启一起启动,竟然被他手脚上自然而然生出的力道给拉了回来,如此反复几十次才成功处决他。李存孝死后,李克用每次和诸将赌博,谈到李存孝都流泪不止。

后记:作为现在的年轻人,我们应该学习先人的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做一个像“十三太保”一样对国家有用的人。

本文作者:学渣的进化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