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大秦帝国最后一支虎狼之师,最终被少年英雄项羽击垮野史趣闻

2018-11-10 18:34:21

先从敌军的战斗力以及敌军将领能力来看,当时项羽面对的是两股强大的力量,一个是当时中国乃至是世界最最精锐的战斗力最强的长城边防军,这支部队是由华夏第一勇士蒙恬建立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边境不稳定。派蒙恬修了长城,并建立了这支军队。在贾谊的过秦论中提到的大家非常熟悉的那几句话“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句话说的可就是这支长城边防军,这群人可不是诸侯军这样的乌合之众,而是职业军人,作战经验非常丰富。这支部队是不会轻易到内地来的,秦二世把这些人抽调过来平叛可以说是放大招了。再说说章邯的二十来万人马,史称骊山军,全部是由骊山的死囚组成,这些可都是不法之徒啊~跟普通农民可不一样啊,都不是什么老实人,章邯带他们打仗,按照秦国的制度,是可以以军功抵罪,甚至能升官拿爵位的。所以这是一支标准的敢死队啊。章邯就是靠着这一支军队到处平叛的,打的各路反贼稀里哗啦的,可见战斗力之强。然后再来看项羽人少不说,这些还都是刚入伍的兵,也许很多人都没有上过战场,更没有杀过人,很多是饿着肚子日子过不下去才造反的农民(当然还是有不少有节操有理想的热血青年跟着项王准备大干一场的),所以在战斗经验上、军人素质上根本就没办法相提并论,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然后我们再来看将领。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因为带头的弱导致军队在明显优势下溃败的案例。但是项羽面对的这两个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先来说王离。王离何许人也,名气确实不大,但是说起他爷爷那就碉堡了,战国四将之一的王翦,秦始皇扫六国的时候最大的功臣,军事才能不必多说,再来说说王离他爹王贲,秦始皇灭六国,王翦王贲爷俩就包了五个,王贲灭了齐国、魏国。王翦灭了赵国、楚国。燕国是这爷俩一起灭的。虽然王贲啃的骨头并没有王翦硬,但是也足够体现他的军事才华。王离作为一个将门之后,作为他们的儿孙,又是秦国的大将,长年在北边指挥长城军团和匈奴对峙,军事能力一定不弱,而且还有一点特别有意思的是,当年他爷爷王翦灭楚的时候,敌军统帅正是项羽的爷爷项燕,作为个人感情而言,他也想打败项羽,弘扬爷爷的风采,这对他来说简直是求之不得的好机会。再来说章邯,作为秦国最后一员大将,其军事才能绝不一般,因为在遇到项羽之前他就已经带这这群骊山君到处平叛,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大秦帝国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瞻、项梁。所以这两个对手绝对不是省油的灯啊。

然后我们再看双方的军队数量,这个更要命。刚才有说过项羽面对的是两股军队,一个章邯的骊山军一个王离的长城边防军。章邯的骊山军人数是多少呢?其实这个史书并没有明确记载,只说起源是骊山的七十万囚徒,但是我认为这个数字水分不小。后来有一次出现了数字记载,是项羽坑杀了章邯手下的二十余万秦军将士。在巨鹿一场恶战之后,手头上还有二十余万的将士,应该说军队数量还是很惊人的,而且之前章邯迎击各路叛军的时候一直都打得很顺利,人数上应该不至于特别少。再来说王离的长城军团:这一支精锐之师人数其实也不好估计,“北方军团”的总数应该是三十万,可它可使要守卫整个“万里长城”的。在突然发生的秦末大起义的面前,燕、赵、代这几个长城沿线的地方都有人插旗造反。驻扎九原的王离在这种情况下,他最多就能控制九原、云中、雁门这三郡,其他的地方都相对困难。所以他能控制在手中的北方军团人数应该是二十五万左右。秦二世给他下达平叛命令他也不至于把人都带走,至少也要留下基本的守备部队,那么估计他真正带到巨鹿前线的军队人数也差不多二十万。

所以总结一下,秦军的军队总数是四十万以上。然后我们再来看看项羽的部队人数情况,也就是楚军:楚怀王派出了六万部队北上救赵,原统帅宋义被霸王宰了。然后项羽先派了两万楚军渡河,或者说并不是先渡河,在我看来项羽是整个军队渡河渡到一半,还没等所有人都到岸上就已经开始发起进攻了,两万人首先攻击甬道,等六万人都过了河,然后大家面对着河水,项羽就开了个非常成功的战前动员大会,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破釜沉舟,也是巨鹿之战的精华所在。然后六万男女老少齐上阵,再加上一个中国第一挂B战神项羽。

所以双方的兵力我们可以清楚了,是40+万 VS 6万

这里可能会有朋友说我忽略了其他诸侯联军,因为这些人虽然在战场上有起到一定的强制敌人的作用,但是实际作用并不大,因为看看章邯的表现就知道了,他并没有和王离一起在而是把部队迁移到了漳水的南边,和王离形成掎角之势,为的是和王离准备一个口袋等着项羽钻进来,这说明在他们眼里北边的诸侯联军根本就不是一盘菜,因为他们知道诸侯联军胆小不敢和他们打,所以章邯才敢把部队迁移到漳水,准备迎击项羽。所以诸侯联军并没有在整个巨鹿中起到多少强制秦军的作用,反而从这件事上体现出了章邯王离对项羽军队的重视程度。所以巨鹿之战并没有投机取巧的成份,因为项羽的对手足够重视他,并没有大意,更没有露出什么大的破绽。

然后我们在看看敌我态势和战略部署。王离围城,章邯在漳水,中间有运粮的道路,并且和以逸待劳的章邯形成掎角之势,等着项羽往里面钻,典型的围点打援。就怕你项羽不来,来了就吃掉你。

所以巨鹿之战难度真的不是一般的大,比人数:人家7:1、比单兵素质:人家是职业军人,你是没打过什么仗的平民、新兵、比战场优势:人家以逸待劳布好了陷进就怕你不来,你千里迢迢北上救人往人家的口袋里钻。这种仗古今中外几个人有办法打得赢?

且看人家霸王外挂续费效果。

首先面对这种态势,项羽也在寻找胜利的机会,寻找对方的弱点。

最重要的就是燃起战士的激情,让将士们有足够的精神力量来支撑着肉体打这一仗,项羽让所有将士向河站立,把锅碗等砸了,把船沉了。将士不知所云,项羽开始了动员大会。他讲三点,一是明确战斗重要意义,要么秦军赢我们死,要么我们赢秦军死,不是生就是死,我们没有退路。让天下诸侯看看什么是楚国纯爷们。二是男人活一世,就不能白活,生死何惧,要有精神状态。三是表态,我项羽标准贵族高富帅也一定同你们共存亡。说完,大家都明白只有胜利才能活,根本没有退路好不好。遂齐呼,愿共存亡。这就是破釜沉舟。之后,项羽觉得劲差不多了,摩拳擦掌,打开修改器奔向巨鹿背后,打了九次硬仗,九战九捷。王离被俘。苏角战死。(涉间自焚了貌似)史记中对这个场景有形象描述。“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手下兵都是一顶十,高叫兴奋(不知道项王去搞传销之类的效果怎么样= =)连作为友军的诸侯军都吓得哆嗦,你猜秦军怎么看?这精神力量爆表。项羽收拾完王离,就南下准备捅章邯,章邯一看气场太强赶紧跑,赵国的围也就解了。

不过其实巨鹿之战并没有那么简单,现在可能在很多人的心中,项羽是属于那种有勇无谋的类型,其实在军事上,霸王绝对是个奇才,咋一看巨鹿之战是靠着项羽破釜沉舟给大家统一续费外挂然后就这么简单的一路狂暴打赢的。真就这么简单?当然不是。

之前就有提到,项羽在破釜沉舟之前就有做过一次进攻,就是进攻甬道。这虽然是一个小胜仗,但是也具有很大的意义。第一项羽看出来了,想要赢必须要切断章邯王离之间的联系,如果他们合兵一处那么几乎没有取胜可能。想要切断他们的联系,攻击甬道是最直接最效率的办法。第二,因为攻击的是地方薄弱环节,所以取胜把握很大,能够鼓舞士气,告诉士兵们,秦军也没啥了不起,这不就打赢了。第三就是示敌以弱,让章邯王离觉得项羽胆小不敢硬碰硬,就知道找软柿子捏。这些都是项羽军事水平的体现。还有一点就是巨鹿之战收尾部分,刚才说到章邯看项羽气场太强跑了,项羽这样性格的人当时并没有乘胜追击一口气吃掉他,为什么?因为毕竟他手里还有二十万兵啊,万一章邯带着剩余的二十万人杀一个回马枪怎么办,如果项羽继续强攻,把他逼急了,巨鹿之战胜负就难说了。其实霸王并不是总会来硬的(虽然他喜欢硬的=、=)但是这次他很冷静的采取智取的战略,选择攻心。最后成功劝章邯投降,到这里巨鹿之战才算真正结束。不战屈人之兵才是最高境界。所以别老以为项羽是那种有勇无谋类型的,虽然政治智商确实不高,但是单看军事水平来说,项羽的军事才能在中国历史上绝对是一流的,人家只是玩法不同而已(就是喜欢简单粗暴开外挂打你怎么滴,不服单挑咯)壮哉勇战之王~

至于巨鹿之战对当时中国造成了多大影响大家都知道,二十六岁的项羽从一个普通将军一跃成为西楚霸王,中国的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秦帝国也因此次战役完全失去战斗力,走向灭亡

本文作者:搞笑娱乐王爷(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