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亲王奕訢为什么会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发动辛酉政变野史趣闻
清朝末期我们提起慈禧太后,提起洋务运动,有一个人绕不开,这个人就是助力慈禧太后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的恭亲王奕訢。恭亲王奕訢也的确有本事在末期的清王朝中支持洋务运动,支持学习西方技术以此来拯救衰亡的清政府,但是为何这么有才干的皇子在当初道光帝选择皇位继承时,没有选择他呢?他与咸丰帝的差别是什么呢?
咸丰帝与恭亲王奕訢俩人年岁相当,其中咸丰帝比恭亲王奕訢年长一岁,由于咸丰帝奕詝生母孝全成皇后早死,所以奕詝就由奕訢的生母静贵妃抚养长大,俩人可以说是从小就亲密无间。
但随着年纪的增长,俩人的差异慢慢的显露了出来,恭亲王奕訢精通满汉蒙三种语言,对儒家经典也能很好的理解贯通,头难聪明,对事对物不拘泥于常态,尤其是骑马武功皆在咸丰帝之上;而咸丰帝在还未被立为太子时曾因为骑马打猎,导致坠马受伤落下残疾,所以咸丰帝除了是嫡子(前面几位哥哥都去世了)外,似乎没有别的优势了。并且清朝皇帝的继位并不是按照嫡长子继承制,而是德才兼优者机会大。
正在道光帝在这两位皇子之间犹豫不定时,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知道若是凭才智、凭武功,咸丰帝没有胜算,现在只能剑走偏锋,依靠着咸丰帝幼年曾得过天花而大难不死(康熙帝曾得过天花),再加上道光帝特别注重仁与孝,于是杜受田就告诉咸丰帝要以仁孝之心取悦于道光帝。因为清朝有围猎习俗,一次道光帝带领诸皇子狩猎,咸丰帝奕詝故意一箭不发,“上问之,对曰:‘时方春,鸟兽孳育,不忍伤生以干天和。’道光帝听后大悦曰:‘此真帝者之言!’就这样咸丰帝被秘密的立为皇储。
后来道光帝在自己快去世时命人拿出了自己早已写好的立储诏书,其中言“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 “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就这样在道光帝去世后,咸丰帝继位。
恭亲王奕訢虽然被封为亲王,但对于自己的兄长继位,他还是有点不服气的,但事实已如此,就算有不甘也只能忍在心里了。从此兄弟二人心存芥蒂,感情日益疏远。
也许咸丰帝是为了报答静贵妃对自己的抚养,他打破清代皇子不得干预政务的祖制,任命恭亲王奕訢可以在军机处行走。但并没有让他进入权利的中心,就这样恭亲王奕訢被不上不下的吊着。
后来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咸丰帝逃往河北承德,恭亲王奕訢临危受命,担任议和大臣。凭借着这次议和,恭亲王奕訢终于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资本,此后咸丰帝在热河病逝,他为自己的儿子安排了八位辅政大臣,按道理恭亲王奕訢也应该在辅政大臣之列,可惜咸丰帝把他摒弃了。
得知结果的恭亲王奕訢和慈禧、慈安两位太后一拍即合,发动辛酉政变,诛杀八位顾命大臣,从此朝政形成了“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恭亲王奕訢也开启了自己权势赫赫期。
本文作者:历史这点儿小细节(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