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真的发动了“辛酉政变”?到底是谁在幕后操手?野史趣闻
1861年,咸丰皇帝在热河病死,肃顺等八大臣辅佐年仅5岁的同治皇帝继位。11月2日,先期回京的两宫太后联合恭亲王奕炘以小皇帝之名下谕捕杀顾命八大臣。随即宣布改元“同治”,开始两宫垂帘听政。此次政变被称之为: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使得慈禧登上了帝国的最高统治地位,因而大多数人认为慈禧是此次政变的主要策划者和推动者,这几乎在史学界成为了定论。
慈禧
但历史事实真是这样吗?慈禧究竟有没有策划发动辛酉政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疑点:
一 政变的军事力量是肃顺与胜保的矛盾所致,而非慈禧安排
政变需要有军事力量作为基础,辛酉政变的军事基础便是胜保的驻扎在京畿的军事力量。胜保当时是钦差大臣、兵部侍郎。胜保与慈禧从未见过面,更谈不上与慈禧有密谋。胜保之所以在关键时刻投到慈禧和奕䜣阵营,主要是他与肃顺之间的矛盾导致。胜保与肃顺不和,却与恭亲王奕䜣关系不错。在咸丰皇帝死在热河行宫后,胜保不顾“各路统兵大臣无庸奏请叩谒梓宫”的命令派兵北上,要“以武力清君侧”。消息传到内廷时,慈禧大惊,并不知晓胜保此举。
热河行宫
二 策动垂帘听政的人是奕䜣及其党羽,并非出自慈禧
在发动政变的行动中,具有决定力量的胜保、大学士周祖培、贾祯户部尚书沈兆霖等人皆为奕䜣的心腹党羽。这些人都与肃顺有仇,在英法联军打到北京,肃顺等人拥戴咸丰“秋幸木兰”时,这些人都积极阻止肃顺等人,以免造成“挟天子令诸侯”的局面。这些人都是咸丰皇帝到热河病重之后才积极策划响应的,而此时慈禧还刚刚从内妾升为皇后,正陪侍在咸丰皇帝身边,而且胜保、周祖培、贾祯等人慈禧尚未见过,何来的密谋之说呢?
况且最先提出要“垂帘听政”的董元醇,只是一个小小的监察道御史,更无法与慈禧密谋。
恭亲王奕䜣
三 恭亲王与慈禧的会面密谋证据不足,难以采信
慈禧之所以被认为是辛酉政变的幕后黑手,被认为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证据便是慈禧与恭亲王在热河行宫的一次会面。有资料显示,恭亲王于9月5日赶到热河奔丧,恭亲王与慈禧在热河行宫独对一时许。有人便认为就在这一个小时内,慈禧与恭亲王达成了密谋。但有史料记载:后(慈禧)以夷务为问。邸(奕诉)力保无事,又坚请速归”(李慈铭:《越鳗堂日记补》)恭亲王与慈禧见面密谋主要出自《热河秘札》等材料。但真实记录了肃顺与奕䜣集团争斗的李慈铭日记,曾连篇累牍地记下了两大集团之间斗争的点点滴滴,这些记录经过考证是符合史实的。但在李的日记中,慈禧与奕䜣见面密谋一个小时如此重大的事件竟然找不到丝毫信息。很显然,说慈禧与恭亲王密谋一小时的说法显然有些牵强。
肃顺
四 依照当时慈禧的实力,无法策动政变。
咸丰死后,慈禧和慈安太后是什么情形呢?咸丰一死,肃顺等人即刻将两宫太后锁在深宫,断绝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两宫:“每相对涕洒,且忧不保”(李慈铭:《越鳗堂日记补》)这个时候,慈禧和慈安两太后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肃顺等人杀死殉葬还是个问题,怎么可能有实力去策动政变呢?恭亲王奕䜣的心腹手下与慈禧没有见过面,更不会为其驱使。当董元醇上书请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肃顺等人大声呵斥董元醇,并对两宫太后说:只“赞襄皇上,不能听太后之命。”当时慈禧气得发抖,但也无可奈何。
垂帘听政
由此可知,按照当时的情形,慈禧是无法一手策划和发动政变的。恭亲王奕䜣等人与肃顺八大臣矛盾恶化,于是双方为争夺帝位的控制权而开战。两宫太后成为了二者之间争夺的对象,狡猾的慈禧在嗅到“垂帘听政”这个绝佳机会之后,便倒向恭亲王一边,借助恭亲王的手除去了肃顺等人,从此爬上了帝国统治权的最高峰。
本文作者:稗史候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