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那么爱西施,为什么还要把她送给夫差?野史趣闻

2018-11-06 17:35:40

公元前494年,吴国打败越国。越王勾践采纳大臣提出的“美人计”,选出越国美女献给吴王夫差,麻痹夫差的斗志。野史杂稗中如是说,越国大夫范蠡周游全国,遍访佳人。一日,在清清浣纱江畔,与家在古苎萝村西边的的西施(原名施夷光)相逢了。才子佳人,出演了一则一见钟情的故事。然而,国难当头,匹夫有责。范蠡以“爱国”的名义,背叛、出卖了爱情。他把绝代佳人西施选进宫里,与其他美丽的越女一起,进行歌舞礼仪等“培训”。大约在公元前490年,把以西施为首的越女献给吴王夫差。

幸运而不幸的夫差,对能歌善舞、风华绝代的西施深爱不疑。从此,歌舞宴平;从此,对西施甚至越国深信不疑。

而越王勾践,在暗暗地做着复仇的各种准备。“卧薪尝胆”、“养精蓄志”、“励精图治”、“发奋图强”——越国“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国富兵强了;吴国,却在君王“从此不早朝”的松懈等现状中,逐步走向衰弱。

在这一过程中,范蠡与西施产生了感情,并私订终身。越国于公元前473年打败吴国,完成了复仇的目的。范蠡立有大功,被封为上将军,但是他却急流勇退,决然分开越国,带着恋人西施泛舟江湖。

范蠡与西施这样的结局,使喜欢大团聚结局的中国老百姓津津有味,耐人寻味。古往今来,范蠡和西施的故事曾经成为中国人理想生活的代名词和文化符号,广为传播。在文学、戏剧中,关于西施题材的作品数不胜数。

但是现实却不是这样,范蠡与西施的故事虽然优美动人,却无历史依据。《史记》清楚记载,范蠡离开越国后,带领全家人来到齐地,“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治产数十万。”在这里,根本没有西施的影子。后来,范蠡到陶经商,也没有西施。

而有一种说法是见于《墨子·亲士篇》云:“西施之沉,其美也。”的记载,而《吴越春秋逸篇》一书云:“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鸱夷以终,浮,沉也,反言耳。”这就说明西施最后是沉入太湖而死

这也有了沉鱼之名了,在古代男性政权了,西施是可悲的,她深爱范蠡,却被作为政治工具加以利用,而在功成时,又被作为政治博弈的筹码而不得善终,在最后试问,最爱西施的是范蠡还吴王夫差,这个只怕只有西施自己知道了


本文作者:轶事七变(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