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系列之晚清四名臣,最令人敬佩的是左宗棠野史趣闻
晚清,是我国近代史的开端,自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国的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的统治也受到了沉重打击,中国面临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名臣,他们为清政府续命几十年,其中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张之洞可被称为晚晴四名臣。
NO1、曾国藩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字伯涵,号涤生,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清末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现在对曾国藩评价很高,《曾国藩家书》是热门书籍。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曾国藩开洋务运动先河,创立安庆军械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是我国近代化运动的开拓者。曾国藩对清末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NO2、左宗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谥号“文襄”(相对来说比较低的谥号)。左宗棠是四名臣中小编最喜欢的人物。
左宗棠是四名臣中唯一的举人,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尤其是左宗棠平定陕甘回乱及收复新疆维护了中国领土完整,堪称民族英雄。梁启超曾评价左宗棠为“五百年以来第一伟人”。
NO3、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安徽合肥人,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世人多尊称“李中堂”,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爵位一等肃毅伯,谥号“文忠”(仅次于文正)。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领袖、晚清重臣,创建淮军参与平定了太平天国运动,主持了洋务运动,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在左宗棠死后堪称清廷支柱,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李鸿章是清末最富有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有人认为他是汉奸卖国贼,但国势如此,如之奈何!
辛丑条约签订时情景,李鸿章当时已经快八十岁,不久后去世
NO4、张之洞
张之洞(1837年9月4日—1909年10月5日),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历任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谥号“文襄”。
张之洞是晚晴名臣,早年为清流派首领,后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尤其在工业和教育方面对中国后世影响极大。张之洞政治上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工业上创办汉阳铁厂、大冶铁矿、湖北枪炮厂,修建卢汉铁路等;教育方面,创办自强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三江师范学堂(今南京大学前身)、湖北农务学堂、湖北武昌蒙养院、湖北工艺学堂、慈恩学堂、广雅书院等。毛主席曾经评价张之洞: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张之洞与他的汉阳铁厂
本文作者:沧海桑田史海沉钩(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