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四大名臣之:毁誉参半的李鸿章。野史趣闻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淮军与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晚清重臣。
他出生书香门第,他自幼聪颖,1844年中举人。次年,他拜在曾国藩门下。1847年中进士。此后在翰林院任编修。
1854年李鸿章回乡办团练。从此他开始了自己的进阶之路。
1859年,李鸿章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不久在曾国藩的举荐下,李鸿章开始了淮军的招募。李鸿章首先通过张树声招募了合肥西乡三山诸部团练,接着又与庐江团练潘鼎新,吴长庆联系,通过练习一些故交好友,建立了四营淮军。1862年淮军由水路前往上海。
淮军在上海没到一年,就装备武器,扩充实力。同外国雇佣兵进攻太平军。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淮军攻陷苏州,常州等地,和湘军一起基本剿灭太平天国。搞定太平军后,湘军大部解散,而淮军保留了下来,还被派往征讨捻军。镇压完捻军后,淮军兵力达到6万余人。淮军达到了鼎盛期。
作为洋务派,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也有很多作为,李鸿章在1865年扩建了江南制造局,此后建造金陵机器局。1870年接管天津机器局,并扩大生产规模。中国近代早期四大军工企业里,李鸿章一人就创办了三个。同时他还将引进西方设备纳入生产的实际操作中,并言“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在他担任直隶总督时,认识到中国的积贫积弱原因在于“患贫”,所以得出“必先富而后能强”的认识。将洋务运动的重点转向“求富”。
他创建轮船招商局,奠定了“官督商办”的基调,后来又创办了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电报总局,津沽铁路等一系列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标志。由李鸿章的主持和参与,洋务派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条铁路、第一座钢铁厂、第一座机器制造厂、第一所近代化军校、第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等。有曾国藩和李鸿章共同创造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不但促进了没落王朝的工业化,而且为在财政上捉襟见肘的政府提供了大量稳定的资金。不过李鸿章始终没有逃脱时代对思维的束缚,李鸿章所建企业皆为官督商办体制,企业初建之时官府没有实力独立创办,便与民资合作。待企业步入正轨,官府便想方设法排斥民资,形成官府独霸企业。事实上那些企业并没有得到崛起,反而逐渐走向没落。
李鸿章提出建设海军,1885年建立海军衙门,成立了北洋水师。1895年甲午战争失利,李鸿章被任命为全权大臣,赶赴日本议和。签订了《马关条约》。此事一出,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他被骂为“卖国贼”。
李鸿章最让人诟病的就是他在外交事件的表现。李鸿章一生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就有30多个。弱国无外交,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无能,使得一个个不平等条约被签订。
纵观李鸿章一生,有才有识,他创立淮军,北洋水师;
洋务运动,建立一系列现代化军工企业,民用企业,有利的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他是晚清一个关键性的枢纽人物;
然而,他遭遇不虞。淮军后来不堪一击,北洋水师更是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而他也被清政府经常派为议和,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一切并非他所愿,他也是有着时代局限性的。
他对于清政府而言是中兴名臣,对国家民众来说是卖国罪人,对历史时局来说是改革伟人,虽然他才能卓越,但是满清的腐败对他而言,也是限制。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订阅“源稚生“。请支持作者原创。如果有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加作者QQ:543609826与作者探讨历史。本文系作者原创,如要转载,请联系作者
本文作者:源稚生(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