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竟背负千古冤屈!刘秀算不上是千古一帝野史趣闻
文章来源:成成说史
秦始皇没有杀过功臣,后世之人都以此做讨论,认为秦始皇可以作为千古一帝。不过秦始皇做过许多对不起人民的事情,劳民伤财,认为他是千古暴君,不管是千古一帝或是千古暴君都是看的角度不一样。
同样的也可以说刘邦是千古一帝,他从起义到统一天下称帝,仅仅用了7年时间。刘邦当上皇帝之后,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铲除异姓王,似乎不把他们铲除干净,死也不瞑目,诛杀韩信和彭越之后,最后直到倾全国兵力干掉英布,大杀异姓王功臣的刘邦,千古一帝的称号似乎与他也无缘。

都说刘秀没有杀开国功臣,刘秀从起义到称帝,只用了3年时间,完成大一统,差不多用了12年时间,期间产生了许多开国名将,如邓禹、吴汉、耿弇、寇恂、岑彭、冯异等,这些人都属于云台28员大将,但有一人本来是有机会成为其中一员了,却被诬陷罢黜了爵位,这个人就是马援。
马援从小就是一个养殖能手,放牛牧羊,种植水稻,样样精通,这点与刘秀很像,这也就是为什么,马援第一次见到刘秀时,可以谈一整晚的原因。马援凭借这个技能,养了很多门客,自己却非常的节俭。
马援也是靠这点,结交了许多豪强,隗嚣就是其中一位,马援很受他器重,隗嚣也从来没有亏待过他,在对待公孙述和刘秀的问题上,隗嚣都是非常信任马援了。他派遣马援出使他们,考察是否值得依附。

考察的第一个人是公孙述,他曾经是马援的同学,本来马援认为这次去会受到公孙述的优待。当马援到达成都,公孙述却摆起的官架子,并没有立即召见他,而是等文武百官上朝时,才正式见他,还想封他为大司马。
马援对公孙述的评价是“井底之蛙”,胸无大志,当马援见到刘秀时,却立即与马援见面,并与他当面倾心交谈,两个人就像好久没有见过面的恋人一样,彼此相互喜欢,马援回到陇西之后,在隗嚣面前,大赞刘秀。
本来隗嚣都已经答应归顺刘秀,但人总是有野心了,不愿受到别人的节制,再加上手下的教唆,决定称王称霸,刘秀这个人是个胸怀宽广的人,你跟着我,我绝对给你好处,如果你反叛我,必定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刘秀虽然亲征隗嚣,但对陇西之地,一点也不熟悉,如果不是马援即使用一把米描绘陇西地势,并建议刘秀采取诱降的策略,最终没有废一兵一卒占领的陇西之地,马援在这场战争是首功,可谓功不可没。
曾经的羌族之乱,令西汉头痛不已,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才勉强把羌族镇压下去。此时的羌族却趁着西汉末年战乱,又再次爆发,刘秀派马援率领3千士兵,大败羌族,平定的羌族之乱,并制定一些稳定羌族政策,为以后长期稳定控制羌族打下基础。
曾经秦始皇派遣50万秦军攻打南蛮,还是没能拿下,无功而返,最后花了4年左右的时间,才彻底收复南蛮。刘邦统一天下,也想过收复南越之地,却有心无力,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发生内乱,西汉才能一举拿下南蛮之地。

东汉初立时,南蛮又开始骚动起来,纷纷发生叛乱,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马援不负使命,花了2年左右的时间,并制定相关法律,才能勉强控制南蛮,虽然马援在那制定的汉律,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时隔4年之后,南蛮之地又有叛乱发生,本来已经退休的马援,当时已经有62岁了,非要请命再次出征,刘秀同意的马援的请求,但马援在选择进攻路线时,没有考虑到当时的环境,只想着能够速战速决,选择了一条就近路线。
也许是真的要马援实现“马革裹尸”,由于叛乱的南蛮族占据高位据守,导致马援所率领的军队行进受阻,由于当时天气炎热,很多士兵都得上瘟疫死的,马援也身染重病,由于进攻失利,马援被政敌攻击,最后病逝后,还要背上冤屈,被罢黜爵位。
本来马援是一代英雄,却被刘秀抛弃了,马援从不结党营私,唯一信任之人就是刘秀,但刘秀最后也没有相信他,只相信别人的片面之词,让马援背上冤屈,实在没有一个君主应有的英明。

如果刘秀能够在对待马援这个问题上,能够正确对待,没有让他背负上千古冤屈,我觉得刘秀才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千古一帝。
本文作者:庆阳反邪(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