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为何没人称帝?(上)野史趣闻

2018-11-06 17:33:47

大清王朝到了晚期,简直受尽了折腾,真的是朝不保夕、风雨飘摇。不仅洋人轮番着欺负上门来,什么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小日本、老毛子,都要抢着来捞点好处;而且国内也是动荡不安,一会太平天国,一会捻军,一会义和团,最后又遇上了革命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依然硬生生撑了五六十年,屹立而不倒,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个奇迹。

这奇迹的出现离不开几位汉族大臣的功劳,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晚清“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他们声威赫赫、博学多才、精明强干,不论比之于古代名臣,还是西方雄杰,都毫不逊色。更难得的是,这些大臣对朝廷忠心耿耿,从无二心,甘愿充当裱糊匠的角色,把清朝这栋破屋子修了又补,补了又修,却从来没有自立门户、自行称帝的举动和打算。

我们对比下古代历史,但凡有权臣出现,多半嚣张跋扈、不可一世,或者把朝廷玩弄于鼓掌之中,或者干脆取而代之。像董卓、曹操、司马昭,又或者隋文帝杨坚,宋太祖赵匡胤等等,都是以权臣的身份凌驾于旧朝廷之上的。但是晚清的这几位大臣却对朝廷驯顺得很,没有丝毫跋扈的迹象。是他们压根就不想呢?还是因为没有那个实力,因而不敢呢?

他们当中,最有资格称帝的恐怕就是曾国藩了。当初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被俘之后,都曾表示愿以数十万旧部拥戴曾国藩称帝。1864年,湘军经过好几年的浴血奋战,终于一举攻破太平天国的老巢天京,曾国藩成为“中兴第一名臣”。这时候劝他称帝的人更是不在少数,包括他的亲弟弟曾国荃在内。但是曾国藩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不论在私下还是公开的场合,都表示要一心效忠朝廷。

论实力,他的麾下,谋臣如云,猛将如雨,十几万湘军将士只效忠于他一人,加上一些旁支部队和以湘军名义募集的乡勇,人数估计在五十万人以上,且东南数省的财权和人事权力都在他的手上。论威望,他是朝廷柱石,满朝文武无人可及,战胜太平天国的功绩彪炳史册,而汉族民众对满清的统治早已不满,只要他振臂一呼,不难出现应者云集的场面。

这时候的满清朝廷呢,几乎不堪一击。所拥有的兵力总共在30万人左右,但是八旗兵、绿营由于长期腐化堕落,除了吃空饷在行,战斗力早已经是“战五渣”的水平,只有一些蒙古亲王比如僧格林沁所掌握的骑兵还有点战斗力,但是也根本不足以和湘军抗衡。也就是说,单从军事角度来说,曾国藩想要战胜满清朝廷,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但是曾国藩不是袁术,他是不会为了做皇帝把自己放在火上烤的。他既不想称帝,也不能称帝。

先来说说不能。

曾国藩是通过清朝的科举考试出身的,反叛朝廷,不免要背上“乱臣贼子”的名声。当时的社会,受传统名教的约束还是很深的,名不正则言不顺,要公然造反的话,社会基础恐怕没有想象的那么深厚。

湘军虽然实力雄厚,但湘军内部派系林立,很多军队虽然名义上隶属湘军,但其实早已是独立的私人武装,比如李鸿章的淮军,左宗棠的楚军,还有沈葆桢、胡林翼手下的队伍。大家一起打太平天国的话,谁都愿意出力,但是如果说要跟着曾大帅反叛朝廷,很多人不免就要掂量掂量,要不要冒那个风险。要知道,造反搞不好的话,是要脑袋搬家的。而且,很多人本来就不服曾国藩,比如左宗棠,自命甚高,他就不一定听从曾国藩的调遣。

曾国藩之所以能调动东南数省的钱粮和军队,那是因为朝廷封了他两江总督、奉旨督办四省军务的实权,他手下的队伍也享受到了中央军的待遇。如果朝廷一旦发现他有异动,自然会将他的权力都尽数收回去,这时候那些地方督抚就不一定服从他的命令,更不一定会配合他了。

当时的西方列强也不一定支持曾国藩。满清朝廷软弱无能,这恰恰是西方列强所乐意看到的。朝廷越软弱,对他们越有利,他们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中国财富。要是曾国藩试图取而代之,建立一个强势的政权,那对他们是没有半点好处的。

曾国藩自身也有他不得已的苦衷,1864年他已经53岁了,年老体衰,如果再折腾着当上皇帝,恐怕年纪会更老。他的子嗣并不兴旺,只有两个儿子,而其他各路势力太多,他死后的传位问题也是一个难题,很可能一番努力最后都付诸东流。所以造反对他来说,是非常不划算的一件事情。

其实,不能只是次要的,不想才是真正原因。称帝这件事,从来就不在曾国藩的考虑范围内。他本质上是一个书生,只是因缘际会成了一名军事家。他深受儒家传统礼教的熏陶,把忠君爱国当做天经地义的事情,在他的几百封家书里,他谆谆教导曾家的子弟要谦虚谨慎做人,本本分分做事。他的野心,也仅仅止于封侯拜相,恩泽后世。说起来朝廷待他也不薄,他对朝廷一直也是怀有感恩之心的,从知恩图报的角度来说,他也是不会称帝的。更何况,他一直以儒家圣贤的标准作为自己修身立志的典范,成圣成贤,追求道德上的完美,才是他的志向所在。圣贤有反叛朝廷的吗?没有。所以,天京战役之后,他马上向朝廷表态,自动解散了湘军,并且申请调任其他地方,远离是非嫌疑的处境,目的就是要让朝廷放心。可以说,他骨子里就是一个传统社会所期许的忠臣。

曾国藩没有称帝,实际上对中国统一,百姓安居是有莫大的好处的。如果他真的称帝了,那么,在当时的中华大帝上难免又一场血雨腥风。不论谁输谁赢,也会造成国力的再一次大衰弱。使本来就积贫积弱的中国就更加被外敌欺负,也许会带来中华民族的大分裂,使得列强真的把中国瓜分掉。

(图片来自网路)

2017/9/22

本文作者:事后朱哥亮(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