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皆爱小脚女子,大脚西施为何能独得夫差宠爱?野史趣闻
西施本名施夷光,不过是一个在越国诸暨苎萝村里天真的浣纱女。因为住在苎萝村的西村,故而才又称作西施。
有西施就有东施,东施效颦的故事也几乎家喻户晓,可真要撇去容貌不说,或许还是东施更为幸福一些。自从被带入越王宫,而后送至吴王夫差身边,西施不过又是一个权力倾轧下的牺牲品。
西施究竟有多美?
现如今形容美女多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形容,西施可是“沉鱼”之美的原型人物。据说有一天西施姑娘在溪边浣纱,许是那天的天太蓝,水太甜,呆呆看着素手翻转细纱的西施,水中的鱼儿甚至都忘了游泳,就这样慢慢沉到了水底。
这等跨越种族的美貌岂是寻常能够得见的?可惜,如斯美貌却被迫卷入了政治纷争中。不久,西施就被范蠡等人接入了越王宫中学习礼仪舞蹈,力争做一个最完美最出色的间谍特工。
然而那个时代的美女有三大必备素质:第一是容貌,这点西施自然无需忧愁;第二是体态,这一点西施除了大脚之外其它也都没有问题;第三则是善歌舞,这一点西施需要恶补的课程可多了去了,毕竟是小山村里出来的,平日里只会浣纱,哪里有心思去练舞?
于是乎,西施在越王宫中整整待了三年,“饰以罗毂,教以容步,习于土城,临于都巷”。学成出师后,西施前往吴国迷惑夫差,一待就是二十年。
可以说,在一个女子最美的年华里,是夫差陪西施度过的。
西施巧妙遮大脚,得夫差宠爱
西施貌美,但一双玉足却比一般人要来的大。因此,西施琢磨下来,常年身着长裙,又特地给自己设计了一款木屐。
如此之后,旁人看西施根本瞧不出她的大脚,反倒因为脚穿木屐而导致西施行路总是左右摇摆,恍如弱柳扶风,再加之裙裾飘飘,仿若仙子凌波而行。
因为穿了木屐,西施所跳之舞还有了专门的名称——响屐舞。为了能让西施跳的尽兴,夫差特地命人将御花园的一条长廊挖空,而后放置数以百计的大缸,最后再在上头铺设地板。
每当西施在上翩翩起舞之时,脚下的“嗒嗒”声与裙裾间系着的小铃“叮叮”声交相辉映,就算没有伴奏也是活色生香的一场舞蹈表演。
貌美多才的西施将夫差迷得神魂颠倒,夫差在姑苏(如今的苏州)为她建春宵宫,筑大池。而后在池中设青龙舟,在其间与西施尽情嬉戏……
也许对西施来说,在吴国受尽宠爱却要覆灭夫差的国家是一种心理煎熬。在二十年的光阴里,西施哪怕只心动过一刻,这一刻的光阴也足以让她今后心生愧疚和歉意。
西施的人生结局是什么?
关于西施结局的说法有很多种,其中呼声最高的有两种。
其一是沉水说。
在《东周列国志》中,西施最后是被越王勾践的夫人了结掉的。说是勾践打败了吴国之后,凯旋而归时不忘带着西施一同归国。可勾践的夫人却认为西施是亡国妖姬,悄悄让人将西施骗出,而后毫不心软地在西施身上绑上石头任其沉入江中。
这一点在《东坡异物志》中也有体现,据记载:“扬子江有美人鱼,又称西施鱼,一日数易其色,肉细味美,妇人食之,可增媚态,据云系西施沉江后幻化而成。”
这一结局不可谓不悲切,西施忍辱负重,最终得到的是什么?不过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其二是隐居说。
相比于沉水的传言,这一版本的结局显然要甜蜜的多。据东汉袁康《越绝书》记载,吴国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
如若果真如此,那西施的结局倒也不错,毕竟范蠡本身才华卓越,又善经商,简单来说就是钱多多。
但午夜梦回间,西施真的能彻底放下夫差吗?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西施自己才知道了。
本文作者:南有瓜田(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