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宦官魏忠贤何称“九千九百岁”?野史趣闻
一、宦官是什么?
宦官是介于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中性人,或非男非女的第三性人。
宦官是遭受人性摧残的值得同情的人。
宦官是保证皇族不出杂种的牺牲品。
宦官又是钻进最高权力心脏的蠹虫。
宦官又称太监,中国的宦官制度如此之发达,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坦白地讲宦官是中国的特产。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最早见到的太监称为寺人,负责为秦国的君王传达命令,但他们最初只是在王宫中负责开闭宫门、传达话语、扫洒殿堂等一类琐事,随着社会发展,他们的角色便越来越重要。
中国的太监是极为特殊一类人,按理说,他们是野蛮制度的受害者,但由于他们所处生活环境、他们的生活遭遇以及自身条件,他们又往往很难成为正义、善良和富有正义感的人。当然,在中国历代的太监中,绝大多数是默默无闻的宫廷奴隶,只有极少数成为专权干政的权监。在这些权监当中,极少有人成为历史上的正面人物,绝大多数是反面人物,甚至劣迹昭著。
那么,太监是什么样的人充当的呢?一是罪人。在上古时期,通过战争掠夺到别的国家男子进行阉割。二是自愿阄割做太监。这些因生活所困,逃避灾难,或者怀着投机心理。三是被人偷盗、拐卖成为太监的。在中国历史上,大多数专权太监都是自动作了阉割手术的,如明朝大太监魏忠贤、清朝大太监安徳海和李莲英。
当皇帝软弱、朝政腐败的时候,太监往往容易掌权。在这种时候,人性中卑劣的一面极容易失去控制而暴发出来,太监由于自然本性的部分丧失,心理多少有畸形,在适当时机,他们就会把这些畸形的心理释放出来,其表现往往是以邪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报复。
李立群饰演的魏忠贤
二、阉割还债
魏忠贤,河间肃宁(今河北)人,自小一幅无赖泼皮的品性,斗鸡走狗、骑马射箭,其中最精一招,就是赌博。有一次,他又与人赌博,大概手气不佳,平时是他赢多输少,这次却是只输不赢,不仅将所携之资输个精光,还欠了一屁股债。妻子也就离开了他,穷苦之极,他把心一横,自己动手阉割了生殖器,找了一个门路入宫做太监。
魏忠贤背负宏图大志进宫,自然处处用心。他巴结东宫有实权的太监魏朝,并结为兄弟。通过魏朝做了太子朱由校身边的管膳太监。他投其所好别出心裁,制作和搜罗一些狮蛮绣球、双龙赛龙等东西,经常奉献给太子,诱导其游乐,弄得太子简直离不了魏忠贤。
公元1620年,年仅16岁太子朱由校被东林党人推上皇位,他就是明熹宗。熹宗即位后,封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 于是魏忠贤使出全部招数,博得客氏欢心。后借助客氏关系,掌管了太监机构中权力最大的司礼监。他批答奉章,传送圣旨,制约内阁,有“二皇帝”之称。目不识丁的魏忠贤成为当权人物,从此开始了他的专权生涯。
三、掌握权力
魏忠贤日夕奉侍皇帝左右,对熹宗的秉性喜好十分清楚。原来,熹宗皇帝与暴君皇帝不一样,他是一个木匠迷皇帝。他确实很聪明,木匠工艺的天分甚高,不仅能制作一般的木器,还能盖房子、刷油漆。他不时制造小玩物,拿到市场去出售被人高价收购,自己很有成就感。他在引绳削墨时,聚精会神,绝不分心,若遇打扰,当然不耐烦了。魏忠贤总趁他沉浸匠人之乐时去奏事,熹宗给他一句话:“朕知道了,你照章办理就是。”这样魏忠贤假借君命,肆意胡为。
为了更牢固掌握权威,魏忠贤想建立亲手指挥军队。他串通外臣建议宫内开内操,经皇帝批准,从锦衣卫选拔几千兵,配备火器交给魏忠贤指挥。这支军队在宫内鸣枪放炮地操练,竟然将未满月的皇子惊死。后来人数加到一万多人,势力更加庞大。
自得到皇帝的宠信,魏忠贤开始对他不满的朝中大巨实施报复。他先后对杨涟等6人抓捕,在酷邢下含冤而死猪。第二年再一次大兴冤狱逮捕周起元等7人。就这样,魏忠贤阉党的核心人物有“五虎”、“ 十狗”、“ 十孩儿”、“ 四十孙”等。他利用自己一帮徒子徒孙一手遮天,形成为害害极大“阉党”集团。
四、权倾一时
每年的正月三十日是魏忠贤的生日,许多无耻之徒替他准备寿礼,往魏家送礼的人络绎不绝。魏忠贤自称“九千岁”, 到祝寿这天,官员拥挤不堪,争相趋拜。你喊一句“九千岁爷爷,我高喊“九千九百岁爷爷”,与“万岁皇帝”,相差只有一百岁。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浙江巡抚为魏忠贤建生祠,为活着人立祠堂,那是开天辟地从未有之事,岂知奏章上报,熹宗批准并赐名“普德”。 此风一开,全国共建三十余处祠堂,蔚然成风。
所谓物极必反,魏忠贤等正在做春秋大梦时,执政7年熹宗皇帝忽然去世。遗诏由五弟朱由检继位,是为思宗(年号崇祯)。在东林党人的弹劾下,崇祯皇帝将他贬到凤阳,未到任所,又下令逮捕治罪,魏忠贤闻听见大势已去,上吊自杀了。他的阉党被定为“逆案”, 妄想流芳百世的魏忠贤,却落得遗臭万年的可耻下场。
本文作者:风流史学家(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