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期官员为何贪腐严重?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野史趣闻
黄仁宇先生的《万历十五年》是一部史学专著,却以叙述历史的口吻展开,让人读起来很轻松愉悦。

其中谈到明朝官吏腐败问题的部分很有意思。我们都知道明朝老朱家是十分严苛的,可以说对当时的贪官污吏采取的是重刑反腐的措施,可贪污腐败却屡禁不止,反而越演越烈。
黄仁宇先生在书中提到,明朝官吏的俸禄十分微薄,官员的实际收入主要是依靠地方官的馈赠,“明朝各省的总督巡抚所赠的礼金或者礼品,往往一次即可相当于十倍的俸禄。”

明朝自明太祖朱元璋起便强调官员要清廉节俭,所以官员的俸禄可想而知,比如说官阶正二品的各部尚书,一年的俸禄为一百五十二两,这些银子不足以支撑他们在京城的豪华生活与人情往来,所以他们会收取一些炭火孝敬。且明朝习惯发放实物工资,比如大米、布匹,并非直接发放实银,再加上古代家族大,全家老小都指望官老爷那一人给饭吃,生活自然更加拮据。如《万历十五年》中提到“古怪的模范官僚”海瑞,因为生活窘迫,给母亲过寿只买得起两斤猪肉,连蔬菜都是差衙役们在自己后院种的。

黄仁宇先生在这本书中提及明朝民穷的根本“不在国家的赋税过重,而端在法律的腐败和政府的低能。国家税率低,受惠者并非农民,只是鼓励了大小地主加重剥削以及官僚乡里额外加征”。明朝官员腐败究其根本也在于此,俸禄低、律法与制度不科学、政府无能……正应证了全书核心:“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而极,是中国古代一切问题症结之所在”。

(黄仁宇先生)
在《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中,我们看到的并非是后人站在某个制高点上来指责前人,也没有看到从经济、政治、军事上条条冰冷分析前人做错了什么,做对了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历史人物的生活常态与思考方式。也就是说,黄仁宇先生给我们留了更多的空间去了解和理解历史人物,比如罢朝28年的万历帝,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会觉得他的形象或许比冰冷记载中的荒唐无道更多了些可怜之处,其实他是更加饱满的人物。
当然,我们可以将黄仁宇先生的这本《万历十五年》当成历史故事来读,却无法忽略其中的思想高度与史学厚度。这本书取万历十五年作为一个节点来描绘当时的历史,实则是通过这个节点映射整个朝代乃至整个封建时代的历史,别出心裁,以小见大。
本文作者:美味斋读书(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