怠政的万历与勤政的崇祯治国结局为何截然不同野史趣闻
明史所载,明亡于万历,万历皇帝30余年不增上朝,其在位期间大案迭起,伪楚王案,妖书案,诅咒案,挺击案,还有国本之争闹得是鸡飞狗跳乌烟瘴气,但几装大案都是高层的斗争,并未波及百姓,由于他的怠政官员空缺不补,除了他自己的几个儿子以外的藩王俸禄也一律拖欠,他还降旨大明诸藩所生宗室以后一律为奉国将军,使得中央财政比崇祯朝要宽松不少,

崇祯皇帝登基后先是扳倒魏忠贤,这让年仅17岁的皇帝自信心瞬间膨胀起来,他要做中兴的圣主,但终崇祯一朝也未能摆脱的四大误终始大明这座危楼倒塌,
第一党争,阉党一倒,东林盈朝,东林党人多尚空谈,误国不少。这些以清流自居的士大夫,太过清高自重,凡事爱讲大道理,泱泱而谈,根本不考虑实际解决问题的办法,整日嘴里叨叨性命之理,务虚名,弃实用,最终使得朝政一发不可收拾。而且祸患延续在南明一朝,崇祯任史可法为南京兵部尚书,托江南半壁于他,但史可法是忠臣却不是能臣,崇祯自缢,按伦序福王朱由崧继位名正言顺,但身为东林党的史可法害怕福王清算当年的国本之争,执意要立神宗的侄子潞王朱常淓,这给江北四镇总兵钻了空子,他们同马士英扶立福王登位,史可法被挤出南京,出镇扬州,最后城破身死,南明弘光朝也随之覆灭。

第二经济崩溃,帝国的经济崩溃更使大明加速亡国,外有女真窥视,内遭天灾不断,崇祯皇帝却每年足额给大明宗室发放饷银,各级官吏也是满员满额,为大明镇守九边的士兵却因缺银子,经常闹哗变,百姓更是易子而食,农民起义越闹越凶,崇祯皇帝又几次加征辽饷,将百姓的最后活路掐断,最后民怨沸腾,为农民军送去了用之不尽的兵员,从崇祯二年农民起义就开始此起彼伏,如同雨后村笋般的砍杀不尽,崇祯皇帝从开始就没把农民军当回事,认为他们只是流民闹事,但最后闹事的流民如同雪球般越滚越大,一直到李自成杀进北京时率军百万,还不算张献忠的几十万大西政权的农民军。

第三,揽公推过,帝王用人不专,农民起义之初杨鹤主张招抚,崇祯皇帝也同意,但银子花光了被招抚的农民军没有饭吃只好在次造反,结果杨鹤获罪,兵部尚书陈新甲提出与清军和谈,崇祯同意了,最后消息无意之中泄露,崇祯皇帝为保全自己的面子杀了陈新甲,从此群臣缄口,李自成出兵取北京,崇祯对迁都事宜又想推诿大臣让他们提出,但诸臣都学乖了,全都闭口不言,为了自己的面子崇祯皇帝丢了自己的性命和朱明的江山。

第四,用兵之误,崇祯朝三大名将皆死于崇祯皇帝的瞎指挥上,卢象升任五省总理,将农民军逼入死路,却被调任宣大总督负责抵御清兵,但兵权却操控在兵部尚书杨嗣昌和太监监军高启潜之手,最后卢象升率领五千人战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从此张献忠再无对手,五省总督洪承畴受命指挥松锦之战,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虽不敢保正打败清军但至少立足不败之地,崇祯皇帝连下数道严命催他出战,结果13万明军惨败,洪承畴投降,明军在关外之地全部丧失,再也无力和清军一战。
陕西巡抚孙传庭不同意秦兵北调抗清,结果被下大狱关了三年,他被关三年,李自成从商洛山纵横而出,集兵百万不可收拾,等放出孙传庭出来后孙传庭想在西安练兵固守,崇祯皇帝又是连下圣旨催其出战,孙传庭在河南郏县被大顺军队断了粮道,数万大军自相践踏逃回潼关,李自成大军随后攻破潼关,孙传庭自杀身亡,三大名将死的死降的降,大明江山也如断线风筝,在风中飘飘而去。
所以勤政不见得就是明君,崇祯皇帝说尧舜之言,行桀纣之时,不知百姓是水,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终始天下离心,群臣缄口,天下安得不亡。
本文作者:南极狼人(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