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古战场遗址 | 惨烈的长平之战野史趣闻

2018-10-24 16:34:23

长平之战

秦国外交策略上推行远交近攻,韩国和魏国受到了秦国的攻打,但秦国真正的目标是赵国。韩国不得已放弃上党地区,这是弃车保帅的做法,上党地区守将不愿投降秦国,于是献给了赵国。廉颇率大军到达上党的时候,秦将王龁已经攻占了上党地区,廉颇只好驻军长平,在那里跟秦军对峙。秦国的猛烈进攻杀掉了中层的几名中层干部,赵军在战场上打了败仗,赵孝成王心想:“看来廉老将军不是王龁的对手。一个月就损失五万人,还损失许多干部,我们的地盘越来越小,战局太被动了。”秦王也急,秦昭王问相国范雎怎么能把这个廉颇引出来,速战速决。

廉颇,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位列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范雎觉得应该让廉颇下岗,换个新统帅和秦军对打,新换上的将领最好具备三个条件:年轻气盛、名气大、经验欠缺。还别说,此时的赵国还真有一位现成的,他就是马服君赵奢的儿子,名叫赵括。当年赵惠文王命赵奢攻打齐国,赵括也有不可磨灭的功劳,赵惠文王重赏了两位,后来又封赵奢为马服君,赵括的名气也就更加响亮。

赵奢对自己儿子的评价是:“如果赵国不用赵括为将也就罢了,要用他为将,让赵国军队失败的人一定是他。”估计赵奢对儿子的这番评价地球人都知道了,要不怎么连远在秦国的范雎都觉得赵括是秦国最好的对手呢?然而赵王不顾众人阻拦,坚持任用赵括,就这样,赵括来到了长平前线,和廉颇办理了交接手续。他严明军纪,对廉颇使用的将领多有裁撤。然后开始不停地找王龁的碴儿,王龁有些玩儿不过赵括,原先占领的阵地一点点丢失。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秦国也将前线总指挥给换了,来的人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白起。

一场大战就这么拉开了序幕。两军在沁水岸边呈对峙状态,一时间谁也不能消灭谁,白起军死磕赵括军,与援军夹击赵括,整个河东战场的形势就是冲跟堵,而秦昭王让另一支军队加紧了对邯郸的进攻,使赵国不能抽调兵力救援长平。被围的赵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粮食,随身携带的少量粮食吃光了,粮道被切断,战马被杀了,可以吃的都吃了。最后只能把老弱病残杀掉,人吃人。

白起,同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

被困四十六天后,赵括想了个办法。他从军士当中找了一个长得跟他比较像的人,用他的旗号,率领一队人马向晋城突袭。而他自己率领另外的人马向长平突围。秦军果然中计,猛烈攻打突袭的假赵括的队伍,射死了假赵括。此时,秦军又包围了真赵括,并开始劝降。于是赵括又想出一条妙计,就是诈降。于是一队一队的赵国军队就朝着秦国方向走来。赵括的意图被白起看破,他见赵军虽然投降,但是阵型不乱,就知道这是诈降。他想等到赵军武装被解除之后,将他们全部杀掉。但是白起的意图也被赵括识破了,识破了归识破了,这时候已经出不去了,他只能安排赵军在投降仪式上发动袭击。

两支军队再次短兵相见。赵国军队毕竟人数少,而且体力上有很大的差距——好多天没吃饱饭了,赵军战败,赵括死于乱军之中。秦军将俘虏全部杀掉。秦、赵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最惨烈的一次战斗。两国各自出动人马数十万,死伤不计其数。赵国就折损了四十多万人马,可见那个时候战争的规模已经非常大了。但是秦国的损失也很惨重,消耗也很厉害。虽然赵括死了,秦军暂时占领河东,但是由于消耗太过惨烈,不久之后,在河东的秦军就被赶走了。

长平之战示意图。

战役结束后,白起晋见秦昭王,席间二人谈起赵括,白起说到:“我以五十万之众围赵括二十万军队,付出伤亡过半的代价才全部消灭,这是我用兵以来从未有过的事儿。赵国军队十几天没吃饭,但是仍然斗志昂扬,其实这个赵括是有本事的。这一次实际上是秦军未胜而赵军未败,唯一不同的是赵括死了,而我还活着。”三年后,白起因为功高震主,被秦昭王赐死。而上党郡的守将郑安平投降了赵国,于是上党又成为了赵国的地盘。等于没打出个结果来。

本文作者:莫上桑(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