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质平庸的道光帝选择资质平庸的皇四子奕詝野史趣闻
导读:道光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登基的皇帝。其在位期间,西方国家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大清闭关锁国的大门,大清国从此开始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道光也就成了中国近代史的第一位皇帝。道光末年,面对此等内忧外患的国情,选择一位合适的接班人就成为了道光帝急需解决的一道难题。为何说立储问题被称为“难题”,因为道光帝必须在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之间艰难抉择。
皇四子奕詝资质平庸,皇六子奕訢聪明伶俐,奕訢的文才武功皆在奕詝之上,可为何道光最后选择的是资质平凡的奕詝而不是聪明伶俐的奕訢?今天笔者尽量试着单独从道光帝的这一角度去解析这一问题。

道光帝
可以肯定的是道光在立储问题上是有过犹豫,而且犹豫的程度可以用“非常”来形容,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从侧面印证了这一点。皇六子奕訢虽小,但是凭借其聪明伶俐深受道光喜爱,并视为接班人之一重点培养。有野史甚至认为道光帝开始是立的就是奕訢,只是后面消息走漏后改成了奕詝。从道光自身角度讲,他最后选择资质平庸的皇四子奕詝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奕詝之于道光是晚来得子,道光很珍惜。道光自生下皇长子奕纬之后在长达18年的时间里没有子嗣,之后有了二三子后又不幸夭折。到1831年的时候,道光也50岁了,皇长子奕纬却因病过世了,因此这一年出生的皇四子奕詝相当的受到老来又得子的道光帝的垂爱和珍惜。也因此,相比于其他小皇子,奕詝小时候可以说是皇恩独占。

咸丰帝-奕詝
第二、道光帝对奕詝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及其宠爱和重视。有个关系要明确,孝全成皇后不是因为生了奕詝而得到宠爱和封赏的,在生奕詝之前就深受道光的宠爱和信任。根据史料相关记载,孝全成皇后16岁入宫时从全嫔,3个月后升全妃,一年后被封为全贵妃(当时地位也仅仅次于在位皇后),而后皇贵妃,可以说孝全成皇后完全不是凭借子嗣而被晋封的。在孝全成皇后死后道光就再也没有立过皇后了,可见道光帝对其宠爱之深。道光爱屋及乌,情理之中。所以说用现在的话讲,奕詝是抱了他娘的大腿。

咸丰帝生母——孝成全皇后
第三、道光帝本身是以嫡长子的身份继位大统的。奕詝虽不是嫡长子,但由于皇长子、二子、三子都相继过世或夭折,奕詝的嫡长子身份不在名却在实,所以道光帝对奕詝的身份明显有天然的亲近感。
第四、道光帝自身也是在尊重清朝传位的“祖制”。清朝传位的“祖制”是:立贤不立嫡。虽说传位是立贤不立嫡,但不代表没有嫡庶之分。在众多儿子之中如果资质长短差不多,那嫡出的优势就很大了。况且资质长短、贤能多寡这项指标不好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衡量标准,所以所谓的“立贤不立嫡”漏洞很大,谁贤谁不贤全凭当权者一句话。晚年得子而帝王之术平平的道光,众多儿子谁表现的“贤”或者“不贤”,不是靠谁的文才武功好,谁将来能更好的治理大清天下,而是看谁更有“孝心”。奕詝的老师杜受田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成功的揣摩了圣意。
第五、道光帝本身终究还是以不思改革、墨守成规的保守性格居多。道光帝在立储的问题上犹豫过,犹豫的原因正是基于奕訢的聪慧以及大清江山的不太平。道光想学圣祖,期望奕訢能成长为像雍正似的接班能人,扫除一切弊政,中兴大清。道光又有担心和顾虑,担心的是奕訢不能很好的完成他的期待,甚至怕奕訢矫枉过正,所以他最后选择的还是以“孝”闻名的奕詝。毕竟选着一个有“孝心”的儿子当接班人风险自然不大。这就是道光帝的性格所致,想变,最后却什么都不会变。

恭亲王奕訢
我是历史的天空2018,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指正!
本文作者:历史的天空2018(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