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的节俭程度在历朝帝王中空前绝后野史趣闻
道光皇帝指的就是爱新觉罗·旻宁 (1782.9.16—1850.2.25),是清朝第八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旻宁在位期间清朝日益衰弱,他为挽救清朝衰落做了一些努力,如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平定张格尔叛乱,严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力行节俭,勤于政务,但作为一个帝王他的资质不高,加之社会弊端积重难返,清王朝在旻宁的统治时期进一步衰落,和西方的差距也越来越大,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十年旻宁苟安姑息,得过且过,没有任何学习西方,振兴王朝的措施。
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十四日驾崩。在位30年,终年69岁。庙号宣宗,谥号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葬于清西陵之慕陵,传位第四子奕詝。
在历朝帝王中算是空前绝后的。在还没有登基做皇帝时,他就以节俭闻名宫中。他很少吃肉,节俭夸张的时候还派太监出宫去买烧饼,与妻钮祜禄氏就着白开水啃嚼就算是一餐。
即位后的道光帝首先就把节俭施于内廷,他下了一道圣旨,规定内廷用款每年不得超过二十万两白银。过惯了奢侈生活的内廷嫔妃们只好忍痛终年不添置新衣,甚至连皇后都穿着破旧衣衫坐在破旧的椅垫上开始了缝缝补补的生涯。
内廷按照自己的癖好节俭起来后,这位皇帝又把节俭之风吹向了朝堂。几乎每次朝堂议事之前、之中或者是之后,他都跟臣子们说,做人需节俭。“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在道光年间,满朝大臣都学皇帝的样,个个穿着破旧袍褂上朝,一时间竟使京城衣铺里的破旧袍褂和新袍褂的价钱相同。许多官宦大家把崭新的袍褂拿到旧衣铺子里,去换一套破旧的穿上。后来,京城破旧袍褂越卖越少,价格飞涨,一件破旧袍褂竟比做两套新袍的钱还贵。有几个官员无计可施,只得把新袍褂打几个补丁,在衣襟袖子上故意弄上污渍。道光帝见了此等情状,龙颜大悦。
即位多年,道光帝只给自己的妻子庆祝过一次生日,那是佟佳氏四十整寿,在那个时代算是一个大日子。而对于这一次皇后千秋的宴席,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都大大地记了一笔:面对成百上千的王公大臣及其内眷,还有后宫嫔妃宫女太监,道光帝只给了御膳房宰杀两头猪的指标。于是,佟佳皇后的整寿千秋宴,就只有肉片打卤面款待来宾了。
皇太后万寿那一年,道光很害怕花钱,便下旨说:“天子以天下养,只需国泰民安,便足以尽颐养之道。皇太后节俭垂教,若于万寿大典过事铺张,反非所以顺慈圣之意。”
圣旨一下,大臣们都明白了皇帝省钱的意思,便跟皇帝说,所有万寿节一切铺张,都由臣民孝敬,不会花内务府一分钱。道光听了自然龙颜大悦,心想既然你们花钱,那就让你们自己去操办吧,遂下谕成立一个皇太后万寿大典筹备部,而穆彰阿就是这个部的头儿。穆彰阿以皇太后万寿为借口到大小衙门勒索孝敬,最小官员都以一百两起。仅这一次,穆彰阿就足足得了一千万两的好处。
本文作者:天马行文(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