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的困境:节俭不出一个富强帝国野史趣闻

2018-10-24 16:06:06

文|金羲和

道光皇帝很节俭。节俭是美德,可是发生在一个皇帝身上,事情就有点奇怪。

按照清宫的规矩,皇帝吃饭,御膳房准备的菜之外,还有太后、妃嫔们献上来的菜,总有几十道之多,然而道光吃饭不过四道菜。他自己不过生日,给皇后过生日,也不过一人一碗长寿面。

他给宫廷的拨款一年二十万两银子,自己一个月才换一套衣服。妃嫔们日子也过得紧巴巴,连化妆品都没得用。

可是这样一个节俭的皇帝,怎么也挡不住白花花的银子往外面流。

中国不是一个产银大国,自地理大发现之后,西班牙和葡萄牙欢天喜地从新大陆攫取了大量金银,他们来到中国后用金银跟中国人做生意,大量白银流入明帝国,白银才成为通用货币。

乾隆说中国是天朝上国,什么也不缺。说天朝上国是骄傲自大,但说自己什么也不缺却也不错。毕竟解决温饱问题是不困难的,要吃饭,自家种地产粮;要穿衣,自己纺纱织布。外国人的商品打不开销路,倒是中国靠茶叶、瓷器,卯足了劲儿赚钱。可是英国人卖钟表,卖鼻烟,能挣几个钱呢?挣的还是少数上流社会的钱,要打破贸易不平衡,就只能靠鸦片。

中国人自己不会制鸦片,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说鸦片前代罕见,或可做这样的猜想:鸦片大概也是从西方人那里传进来的。在万历十七年的关税表上,每十斤鸦片纳税银二钱,这时候的鸦片还只是作为药物进口。清代禁绝鸦片,但随着吸食鸦片的风气蔓延,源源不断的鸦片走私进入中国。到了乾隆后期,进口鸦片竟达一千箱,嘉庆时期,进口鸦片达到了四干箱。每年都有数百万的国库白银悄然流失。道光十八年,也就是1838年,进口鸦片金额大概有一千四百万两到一千五百万两,而当时清政府一年的岁收不过四千万两左右的白银。

白银外流,中国又不是产银大国,自然国内银价高升,兑一两白银要花更多的铜钱,于是银贵钱贱,百姓越发穷苦。而贫穷往往诱惑着人们继续吸食鸦片,以借着罂粟带来的幻觉逃避现实的苦难,在片刻缱绻里享受点难得的快乐,人民病弱,成了东亚病夫。

生于乾隆四十七年的道光皇帝,到自己接手这个帝国的时候,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烂摊子。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1843年,国库爆出监守自盗案,道光皇帝震惊地发现,原来自己的国库早就什么也没有了。“竟亏空银至九百二十五万二千余两之多,实属从来未有之事!览奏易胜忿恨!以国家正项钱粮,胆敢通同作弊,肆意攫取,似此丧心昧良,行同背国盗贼!”

大清气数要尽,然而在道光十八年的时候,这个颇为勤勉的帝王还在认真考虑如何从洋人那里把银子抢回来。朝廷的官员站了两拨,一拨是穆彰阿、琦善这样的弛禁派,他们主张既然鸦片屡禁不绝,不如干脆合法化,让中国的农民也能种烟,本地的烟土盛行了,西洋人进口的数量自然会下降,这强调有点类似于现在美国主张的大麻合法化;另一拨是林则徐这样的少数,严禁派,主张要狠狠禁绝,绝不留情。

是弛禁还是严禁,从1836年吵吵嚷嚷到1838年,道光皇帝一直没下定决心,时间却一点点过去,国库的银子一点点流失,急性子的林则徐等不及,他必须要再给皇帝上一道折子,说明禁烟的必要。

道光皇帝看了林则徐的那道折子后,下诏见林则徐,他要禁烟!

为什么别人的奏折无法打动道光帝,而偏偏是林则徐的这封呢?原因就在于奏折最后的话:“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不禁烟,大清要完。

然而道光皇帝的国库里早没有多少银子,他是断不想惹什么麻烦事,如果挑起边衅,让洋人闹什么事端,他要派兵剿匪,又是一笔开支。不过这一切都只是他单方面的想法,道光皇帝并不了解广东那边的英国人,他坚信那是一伙吃小孩的蛮夷,非我族类,只要缴获鸦片,给他们一点教训就好了,要是再闹,本大国就再也不会大发慈悲,跟你们做生意了。然而资产阶级的英国政府才不会管这些呢,他们要争取的恰恰就是贸易的自由化,为此,即便要靠坚船利炮打开国门也是在所不惜的,所以鸦片战争无法避免,这是道光的宿命。

本文作者:倾杯如故(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