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国自此走向衰败,道光帝哪儿做错了?野史趣闻
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嘉庆皇帝嫡出皇次子,因长子早夭,最终以事实上的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有意思的是,30年后,咸丰帝的“继承方式”竟与父亲如出一辙。
乾隆56年,十岁的旻宁跟随祖父打猎,乾隆帝对这个“好圣孙”甚是喜欢,赐黄马褂、花翎。同时,旻宁也备受父亲器重,嘉庆帝给予他“忠孝兼备”的高度评价。1799年,嘉庆帝根据秘密立储的家法,亲自写上旻宁的名字,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秘匣内。
1820年,嘉庆帝在热河病重,御前大臣、军机大臣等当众开启秘匣,宣布立旻宁为皇太子。嘉庆皇帝驾崩当日,旻宁护送灵柩回紫禁城。八月,旻宁在太和殿登基。
道光帝
道光帝在位30年,期间整顿吏治,革新盐政,禁鸦片,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他本人勤于政务,是一位出名的“节俭皇帝”。但作为一个帝王,执政能力平平,治国方面没有大的作为。
虽然后人对道光皇帝综合评价不高,却对他同时置于正大光明匾额秘匣内的两道谕旨“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为亲王”一直存有疑惑。道光帝共有九个儿子,在咸丰帝出生的1831年之前已经有三位皇子。三位皇子中,次子和三子相继幼年夭折,而23岁的皇长子奕纬在咸丰帝出生前的两个月也“蹊跷”离世。
对此,《清史稿》并未有详细记载,而在《老太监的回忆》中则爆出猛料:奕纬是被盛怒之下的道光皇帝一脚踢在致命部位致死的。这虽然不足为信,但快五十岁的道光帝当时眼看就断了香火却是真真切切的。
咸丰帝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经历了两个月无子嗣的煎熬,几近绝望的道光帝终于迎来了第四个儿子的降临。枯木逢春,年过半百的道光帝此后开足马力,一鼓作气又生下10个子女,直到60多岁才‘’偃旗息鼓'。
在后来皇四子奕詝与皇六子奕訢的“立储”争夺战中,皇四子在老师杜受田指点下,在父皇面前不断展现“表演天赋”,几个回合下来完胜对手,最终也同父亲一样,以事实上的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
咸丰帝虽为“风流天子”,但在延续香火方面能力明显逊于父亲,他的独生儿子同治则是“壮士未酬身先死”,后来光绪更是'蹊跷‘’无嗣,最终导致大清后期的“宣统三绝”。何以至此,也只能用“气数将尽”来解释了。
本文作者:田瑞安(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