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今天看-道光帝到底有多抠门?野史趣闻
在中国历史上,皇帝坐拥天下,富有四海,无不是过着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偏偏有一位皇帝反其道而行之,一生崇尚节俭。他不仅把节俭看成是人生的乐趣和目标,并以此作为衡量大臣能力和品德的标准。那么,这位道光皇帝是如何一生崇尚节俭呢?
道光皇帝,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在道光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强烈的节俭意识。那是他随父亲嘉庆皇帝前往盛京祭奠先祖的时候,看着这些简陋的物品,听着父皇的讲解,回想着祖先创业的艰难,道光便立下了节俭律己的志向。回到北京后,道光与妻子一说,二人一拍即合,立即找人搬走了房间里除了床铺桌椅以外的家具陈设。此后,每日下午四点前后打发太监出宫买烧饼。来回路远,太监怀里揣着烧饼,一路小跑,烧饼仍不免冰凉坚硬。夫妻二人毫无怨言,沏上一壶热茶,啃完烧饼,立即上床睡觉,这样,连灯都不用点了。而在他登上皇帝大位之后,便立即倡导节俭之风,并推而广之。
有一次,逢皇后生日,他决定为皇后祝寿。于是,满朝亲贵重臣献上寿礼,拜完寿,自然留下赴宴。众多文武百官心想皇家御宴将是何等排场,不料开宴才见一人一碗打卤面,后来听说,为此次寿筵,道光帝特批御膳房宰了两头猪。而皇后更是高兴,因为道光帝曾明确规定:皇帝生日的万寿节、皇后生日的千秋节及除夕、元旦、上元、冬至等庆贺礼仪筵宴都停止举行,这一次算是破了例了。
道光十年,即公元1830年,有人举报盛京将军经常在家里演戏宴乐,道光帝立即撤去了他的职务。 看到皇帝崇尚节俭,官员们无不争先恐后地仿效,上朝都穿上打补丁的朝服。早朝结束,红日东升,乾清门内外光明一片,只见满朝文武个个灰头土脸,虽不至于衣衫褴褛,但当时的一般的平头百姓也不致于这副打扮。散朝之后,官员们彼此之间免不了拉拉家常,或者互相哭穷,或者交流节俭经验,比如哪儿可以买到便宜蔬菜,如何将一斤米煮出五斤饭等等。但是,道光皇帝哪里知道,此时北京城里的旧货铺子把库存的破衣烂衫都卖了个好价钱,旧衣服比新的卖的还贵。有些穷京官儿买不起,就只好自己做旧,把新袍子弄脏弄破加上补丁。道光帝眼见满朝文武都穿旧衣破袍,认为自己勤俭节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于是节俭得更加起劲。 这看起来在道光皇帝的影响下,官场风气有所转变,其实,这只不过官员作秀罢了。
还有一次道光皇帝平常穿的湖绸裤子的膝盖处破了个洞,仍不舍得扔掉,便让内务府去缝补一下。谁知后来花了三千两银子,比买一条新裤子贵多了。道光皇帝知道后,不禁龙颜大怒,责问补一条裤子为何这般贵。内务府回答说,皇上的裤子是有花的湖绸,剪了几百匹绸才找到对应相配的图案。再加上裤子上的补丁是在苏州打理的,手艺好,工费高自然。此外,还有保镖押运的费用也不低……道光皇帝不明白其中的是非曲直,竟也无言以对。
公元1849年正月,道光在内外交迫中忧愁成疾。开始还勉强支撑着临朝办理政事。到第二年,病情加重。他知道没有康复希望,忙宣召宗人府宗令大臣进宫,命令他们随同总管太监从正大光明匾额后取下锦合,宣读诏书,诏书上只有皇四子奕泞五字。中午,道光死于圆明园慎德堂内。他既想有所作为但却平庸无为,既俭朴又抠门。但小编还是很佩服他的,毕竟不管虚伪也好 做做也好,一个皇帝能做到这一步,相当的不容易的,有多少皇帝都贪图享乐?
本文作者:缥缈一滴(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