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对秦赵双方到底意味着什么?野史趣闻

2018-10-24 16:02:56

公元前260年,距离秦始皇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还有40年,秦赵爆发了决定双方命运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此役成为春秋战国时代一次持续最久、规模最大、最惨烈的战争。同时,此役还集中了战国时代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白起、廉颇、赵括、王龁等。直到今天,长平之战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那么这场战役对秦赵双方到底有多重要?

从战国形势来看。战国初期,秦国还比较弱小,此时作为三晋之一的魏国是战国时期的霸主。但秦国经过自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之后,迅速强大,之后秦不断打击魏国,攻占河西之地,魏国衰落。其后秦惠文王时期北灭义渠,南灭巴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极大地削弱老牌霸主楚国,从此楚国一蹶不振。到了战国中期,齐秦两国对峙。秦昭襄王时期,利用齐国和燕国的矛盾,秦国发起了五国伐齐,齐几乎灭国。秦国经过几代君王的努力先后打击魏、楚、齐三个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之后,最后一个对手便是同为三晋之一的赵国。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改传统的车兵为骑兵,改车战为运动战,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为增强,成为秦国向东发展的新障碍。此时,能够统一六国的只有秦国和赵国,因此长平之战既是决定双方命运之战,也是决定统一中国之战。

从双方实力来看,秦国动员了全国所有十六岁至六十岁的男子,五十六万大军开赴长平。赵国在战前也动员了全国所有的成年男子53万,这是赵国的举国精壮,几乎倾国之力。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其余军备物资不计其数。由于战争持续三年,赵国战略储备几乎不能支撑。也因为此,赵王才用赵括换掉了主张坚守的廉颇,赵括纸上谈兵,一败涂地,赵括也被秦军射杀身亡。

从战争结果来看,白起将赵军降卒全部活埋,白起只将年幼者240余人放回,用以震慑赵国人心,将其余40万降卒设诈一举全部坑杀。经此战役,赵国精锐消亡殆尽。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为强劲的对手赵国,也给其他关东诸侯国以极大的震慑。这场战争由于秦取得全胜,由其统一的形势已成不可逆转,已成泰山压顶之势。至此,东方六国都已不再是秦国的对手,东方六国的灭亡只是时间问题,六国亦如秦国之郡县。。长平之役,标志着以列国林立、兼并战争频仍为时代特征的战国一代行将终结,中央集权的帝国时代即将到来。

长平之战已过数千年,今天我们似乎仍然能听到那个激烈动荡、血雨腥风的战国悲歌。

本文作者:小伍说史(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