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七雄中是最弱智的国君,他的子民们却十分怀念野史趣闻
战国七雄中,出现了众多君主,其中最被人憎恨的是谁?最为人怀念的又是谁?
前者的答案无疑就是秦始皇,他因为统一了六国,之后焚书坑儒,结果被当作暴秦的代名词,被一代一代地咒骂了。

后者的答案却让人啼笑皆非,因为它的答案是楚怀王。
在秦末大起义时,项羽等人举兵,因为要选择一个德高望重的人作为领头人,于是大家想到了楚怀王的子孙。因为民间十分怀念他,所以后来大家找了个放羊娃,说他是怀王的孙子,于是把他立为怀王。名字也跟其祖父一样,因为这样可以更直接地拉拢民心

那么民间为什么要怀念这样楚怀王呢?他究竟做了什么事情,让楚地的老百姓一直把他记在心头?
事实上,这位楚怀王没有做对老百姓好的事情,反而尽做了些祸国殃民的事情。

首先在个人素质上,楚怀王的智商与情商都比较低。
楚怀王在位期间,魏国公孙衍发动了五国联合攻秦的事件。虽然说是五国合纵,但各国都各怀鬼胎。作为发起国的魏国自己不愿当合纵长,却要把这个高帽子交给楚国。他们对楚怀王说,各国之中只有楚国实力最强,楚王最为英明,这个合纵长非由楚国来当不可。怀王一听,这不当然的事吗?于是就当了纵长,结果他成了出头鸟。等到秦国缓过气来,第一要对付的就是楚国。

楚怀王的可笑之处还表现在与张仪的两次交往上。第一次张仪入楚,跟楚国说好,只要与齐国断交,就可以获得秦国600里土地。怀王一听,信以为真,急不可耐地派出勇士去辱骂齐王,终于逼得齐国断交了。但是,这时张仪却改口了,说只有6里地可以给楚国。怀王大怒,立即发兵攻打秦国,可是秦国早就准备好了,结果楚国大败,主力尽失。

后来,秦王觉得还是应该与楚国和好,那样有利于东出战略。于是他派人对楚怀王说愿意献出一半的汉中之地与楚国和好。可以怀王却说,不要土地,只要张仪。于是,张仪又来到了楚国。怀王本义要将张仪千刀万剐,可是张仪却买通了郑袖、靳尚等人,一番周旋就让怀人回心转意了。由此可见,怀人这人实在没有智商,被人一哄一吓就会上钩。

其次,楚怀王对国政大事根本就一无所知。
在楚怀王任上时,秦国发后攻占了巴蜀等地。巴蜀居于楚国上游,对楚国自然构成严重威胁,可以楚怀王根本没有采取任何动作。过了几年后秦国一路步军从武关出关,一路水军从巴蜀出发,直接进攻楚国的腹心地区,逼迫楚国迁都。

楚怀王对秦国统一天下的意图毫无察觉,反而一直将他当作想亲近的盟友,对于魏韩齐等国却总想着占便宜。对于齐国这个天然的盟友却一再伤害。

楚怀王对于怎么用人,也是一无所知。比如屈原,是个难得的有才能的人,却受到他的冷落,投江自尽。其他诸侯国来投靠的人才,如陈轸、惠施、田忌,他都用不起来。因为他这个人实在是智商低,怎么可能看得清这些有大才的人呢?

还有,楚怀王是个贪图享乐,荒淫无度的人。
楚怀王继位时受到先王留下来的老臣们的约束,还不敢有出格的行动。在这些老臣陆续离世后,怀王就成了一个无法无天的享受主义者,在大敌当前,宫内依旧是彻夜歌舞。这一点从他受到庞纪郑袖的蛊惑的事例中就可以看出来。

就是这么一个楚怀王,他最后被骗到秦国被软禁至死。然而楚国百姓却认为他受到骗,很可怜,常常纪念他。这历史就这么荒谬!
本文作者:老猫讲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