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因何而败?野史趣闻
赵国是战国七雄之一,国君的祖先原为赵侯,战国初期,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国君,被周天子承认,完成了三家分晋的最后一步,成为战国时期的新兴国家。
赵国自周赧王九年(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赵武灵王曾经亲自乔装使者入秦,考察秦国地形,意图绕开函谷关攻灭秦国。
战神白起
秦国是马背上的诸侯,周初分封的时候,并没有赵国,直到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因为秦襄公护驾有功,才被分为诸侯,拥有“岐以西之地”。所以说,秦国完全是一个通过战争建立起的诸侯国,与当时的其他诸侯国的性质并不一样。
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秦军越过韩国进攻赵国,被赵将赵奢大败于瘀与。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
于是,韩国的国君韩桓惠王让上党郡郡守冯亭把上党郡献给秦国,以求秦国息兵 。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之后决定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于是,冯亭便派遣使者通报赵国。
赵括
赵孝成王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听从了平原君计赵胜的计谋,派平原君去上党接收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以防备秦军来攻。
赵国接受上党,引起秦国的不满,秦国决定出兵攻赵。
秦军白起为帅,但是面对拒不出战的廉颇,他也无能为力,秦国的丞相范睢,于是采用了反间计,离间赵王与廉颇之间的关系。没有实战经验的赵括被任命为将军,代替廉颇出战。
长平之战
赵括虽然熟读兵法,喜欢高谈阔论,但是他并没有任何的实战经验,不懂的战场上的随机应变,在战神白起的面前自然也就吃了大亏,白起派秦军佯装溃败,引得赵军追击,一来二去便分散了赵军的主力,将赵军包围了起来。经过长时间的围困,赵军粮食吃完又坚持了一段时间,可是最终也是难逃被俘虏的命运,成为了秦军的阶下囚。
本文作者:世语(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