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唯一流芳百世的太监野史趣闻

2018-10-23 17:24:35

西方世界在15世纪末,十六世纪初开始了大航海时代,像哥伦布航海,麦哲伦航海等,他们共同带动了西方航海时代的发展,而提起东方,那自然就是要说中国,而提起中国航海,那自然要说的便是明代郑和下西洋。

提起郑和大家想到的便是郑和下西洋的丰功伟绩,但很少有人真正了解郑和这个人。郑和,其家人和来历因为历史的原因已经无法考证了,但据历史学家推断,他可能是云南人,在洪武时期,朝廷平定云南时被抓回北京,成为太监,后被调到燕王朱棣府中,服侍朱棣。

郑和跟随朱棣南征北战,更是跟随朱棣参与了靖难之役,可以算是明成祖朱棣的心腹,而且朱棣非常赏识郑和,非常了解他,郑和本人也算是有才,他跟随朱棣南征北战,对指挥军队也是非常擅长。
​​

后朱棣当上了皇帝,准备要跟西洋诸国建立联系,但当时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跟诸国结交的前例。而且对西洋诸多事情不是很了解,而且外出要面临诸多问题,而且这次下西洋关系到大明国威,所以肯定要胜利。而且要亲信,所以朱棣选到了郑和,郑和有勇有谋,而且是朱棣自己的亲信,所以朱棣选用他最放心。至此开始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历程。

1405年开始了郑和的第一次下西洋的路途,从苏州刘家河泛海到福建,再由福建五虎门杨帆,先到占城(今越南中南部地区),后到爪哇等地,并且在广东地区剿灭五千海盗,擒拿海盗的三个头领。郑和舰队到达的地方均立碑纪念。在1407年,郑和舰队回京,献上擒拿的海盗首领,得到皇帝封赏。

同年郑和又开始了第二次的西洋之旅,郑和在人生中总共下了七次西洋,最后郑和也是病死在第七次的下南洋旅途上。

郑和七下南洋体现了明成祖朱棣的战略思想,首先,跟南洋诸国建立联系,并且宣扬中国文化,将中国儒家思想,还要中国传统文化对外输出。宣扬明朝国威,开拓南洋和平航路,促进贸易交流,而且最重要的是,郑和统领的两万多的是海军,而且是精锐海军,这对于明朝沿海的倭寇还有海盗来说是极大的威慑力,这股强大的海军保证了明朝沿海的稳定发展。

而郑和个人,有才能,尤其对军事指挥和外交极为擅长。 而且下西洋对于明朝也有利处。但同样的,庞大的南洋舰队,劳民伤财,本来永乐盛世积累的财富全部都在此上消耗一空,导致府库空虚。对于后来的明朝皇帝来说,这就是和弊政。所以郑和也被很多人批评,我不否认郑和有缺点,人无完人,但我的观点是在封建王朝的明朝里,皇帝才是最终的决策者,不管好坏,皇帝同意才能实施。对于像朱棣这样可以开创一个盛世的皇帝来说,更是如此,下西洋是朱棣自己战略的实施,而郑和只是其中的一个旗子,郑和已经做的够好的了。

谢谢大家观看!以上内容均是小于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评论!喜欢我的话可以点个关注啊!

本文作者:愤怒的小于(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