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太监之四(多面汪直)野史趣闻
汪直明朝四大宦官之一。他是是大藤峡叛乱中瑶民后代,成化三年(1467年)以幼童身份被俘净身进宫。最初侍奉万贵妃,后升任御马监太监服侍明宪宗。
一个小小的太监怎么会爬上权力的高峰呢?原来,明宪宗想要效仿明太祖朱元璋,了解和监视宫廷之外臣民的一举一动,看到汪直机敏伶俐,便不时派他出宫打探消息。这一来,汪直飞黄腾达的机会来了。汪直具有做特务的顶级天赋,《明史记事本末》记载,汪直经常穿着普通的布衣,戴着小帽,乘坐驴子或者骡子,在京城内外走动。由于他善于打扮,且每一次行动预案做得细致,因此没有人知道他的行踪。汪直搜集情报真是不遗余力,可以说做到了极致,其刺探的对象,上自朝中大臣,下至黎民百姓;其打探的内容,大到妄议朝政,小到鸡犬争斗,都一一记录下来,汇报给明宪宗。明宪宗对汪直的本事与忠心十分佩服,索性单独设置了一个专门刺探情报的特务机构“西厂”,让汪直掌管。从那时起,汪直便开始在朝廷内外兴风作浪。
汪直当上西厂的一把手之后,其行为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是一手遮天,为所欲为。他做的坏事不用一一列举,只从侧面就可知其大概。史载,“时汪直开西厂,罗织数起大狱,臣民悚怵”,文武大臣和黎民百姓一听到汪直的名字,无不谈虎色变,惶恐有加。大学士商辂给皇帝的奏折中举报说,朝臣无论大小,一旦被汪直抓住把柄,全部收监拷问;三品以上的京官,汪直可擅自下令逮捕;一些重要部门的官员包括皇帝的近侍,汪直竟随意更换;更有甚者,一些边防重地的守备,汪直一天之内竟擒拿数人入牢,导致边守空虚。
因汪直“势倾中外,天下凛凛”,许多大臣都巴结讨好汪直,见了汪直摇尾乞怜,奴颜婢膝,京师有歌谣云:“都宪叩头如捣蒜,侍郎扯腿似烧葱。”更有甚者,一个给皇帝表演节目的人竟讽刺称“吾知有汪太监,不知有天子。”从这些记载来看,汪直确实是权倾朝野,嚣张跋扈,破坏朝纲,残害忠良,人所共愤,在历史上留下了奸宦专权的恶名。
从上述史实来看,给汪直扣上一顶奸宦专权的帽子,绝对有理有据,丝毫没有冤枉他。但看一看汪直做的另外一些事情,就感觉历史对汪直也有些不公。
《明史记事本末》记载,成化十三年二月,福建建宁卫指挥杨晔及其父亲杨泰横行乡里,草菅人命,无恶不作,为逃避罪责还想纠集一班亡命之徒入海为盗。有人举报后,杨晔连忙进京贿赂官员大臣。但汪直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将他们抓回西厂严刑拷问。后来,明宪宗将杨晔和收受贿赂的大臣依法进行了处置。由此可见,汪直在这件事上,虽然用刑残酷了点,但也可以说是除暴安良,心怀正直。
此外,汪直在军事上的见识与才华也值得一提。成化十四年夏五月,“汪直奏请武举设科,乡、会、殿试如进士例。”当时边患紧张,汪直此举显然是为大明培养更多的军事人才。成化十五年,建州女真屡犯边境,明宪宗命汪直监军前去征讨。汪直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史载,汪直“掩杀之。出塞掩不备,焚其庐帐而还,以大捷闻。论功,加汪直岁禄,监督十二团营。”成化十六年,鞑靼入侵河套,明宪宗又命汪直监军。汪直与将军王越率领精兵夜袭鞑靼军营,明军大获全胜,史载,“率兵出塞,袭敌于威宁,破之。”成化十七年,鞑靼骚扰大同边境,汪直再次监军,与将军王越率军征伐,同样获胜。
再看汪直的胸怀与肚量。明史《杨继宗传》记载,汪直所到之处,各地官吏趋之若鹜,争先巴结,费力讨好,可当时的嘉兴知府杨继宗偏偏不买他的账。有一次,汪直来到江南,手下小太监们按例向杨继宗索要钱财,杨继宗说:‘拿钱可以,请立下凭证”。汪直也早听说杨继宗是位品行极好的官员,便特意去拜访他。汪直见到杨继宗后,傲慢地说道:“想不到江南人人都赞美的杨继宗,长相竟然如此丑陋。”杨继宗冷冷的回答:“我相貌虽然丑陋,但不至于损伤父母给予的身体。”俗话说,骂人不揭短,汪直是一名太监,杨继宗的话正好触到了他的难言之痛,但奇怪的是,一向嚣张跋扈的汪直听完后,竟然没有发怒。后来,明宪宗问汪直朝中大臣谁最贤明廉洁,汪直回答说:“天下不爱钱者,唯杨继宗一人耳!”就这样,杨继宗被明宪宗破格升迁为浙江按察使。
还有一次,汪直奉命巡边,其他巡抚官员对汪直一味讨好,只有河南巡抚秦纮刚直不阿,和他分庭抗礼,还向皇帝打小报告,说汪直骚扰郡县。汪直回京后,宪宗问汪直:“各抚臣贤否?”汪直唯独推举秦纮廉洁有才,此举让明宪宗也不得不佩服。
读到这里,我们真有点难以置信,这就是那个被后人一直辱骂为权奸的大宦官汪直吗?对于一手遮天的汪直而言,如果想找个借口治杨继宗和秦纮的罪,自然是小菜一碟,易如反掌。但他被杨继宗和秦纮辱骂之后,不仅没有耿耿于怀伺机报复,反而向皇帝大力举荐,此种肚量和胸怀,真让人叹服不已。
因汪直权倾天下,肆意横行,各地的控诉状无数,引起了明宪宗的猜疑和疏远,所以明宪宗有意把他支开,让他长期巡守边关。成化十九年,明宪宗以汪直与总兵许宁不合,影响边关戍守为借口,把他直接贬到南京御马监,从此汪直失势,从权力的高峰一下子跌落到低谷,其后汪直在史书上只有零星记载。值得一提的是,汪直被调离后的第二年,明军便在大同吃了败仗,死伤数千人,差点丢掉了大同。
纵观汪直的一生,既有罗织罪名打击文武的酷吏恶行,也有奉旨巡边消除边患的赫赫军功,还有除暴安良的正直与宽宏大量的气度。可以说,汪直的所作所为,生动展现了他的多面人生。历史对他的专权进行了无限的放大,自然而然便掩盖了他在其他方面的一些光芒。其实,他的为所欲为,只是皇权的延伸与滥用,一旦膨胀到极点,皇帝就会断然收回。因此,他终究不过是皇帝手中的一粒棋子,起起落落,由不得自己,一切都是主子说了算。
明朝大宦官汪直和春华一起白头到老了吗?
明朝成化年间的汪直真是太监,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迫净身进宫了,所以他是一个真正的太监,他不仅是太监而且还是当时势力范围最大的太监。他一手创立了西厂深受当时的皇上明宪宗的赏识,同时他也是一个大奸臣他的存在险些颠覆了明朝的政权。
野史上说汪直曾娶妻,这一传言让很多人对汪直是不是太监有了疑惑,再加上现在影视作品的歪解让很多人认为汪直并不是真太监。其实太监娶妻在古代并不是没有很多得宠的太监可以选择和女子结为对食,所谓对食就是指男女一同吃饭一同生活却无夫妻房事,汪直作为明朝成化年间最有权势的太监他拥有对食并不奇怪。
另一方面人们怀疑汪直不是太监的原因是影视剧的展现,影视剧中的汪直起初是个小乞丐,因羡慕太监荣华富贵的生活所以想要和同伴一起自宫入宫,可因为同伴自宫死了所以不敢对自己下手所以他就拿着同伴的生殖器入宫了。
影视剧毕竟是影视剧不是事实,历史上真正的汪直确实是太监。还让人们迷惑的就是海盗汪直,两人虽然名字相同同是明朝人但是他们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人没有一点联系,而且两个人是生活在同一年代的不同时期。
在数年前,电视当中曾经播放了一部电视剧,那就是《后宫》。《后宫》这一部电视剧一经上映,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在《后宫》这一部电视剧当中,塑造了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其中最为人所铭记的就是汪直和春华。
汪直和春华是宫中的太监与宫女,汪直在幼年时候就已经被卖到了宫中当太监,而春华也是很小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做宫女,两个人的命运都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在明代以后,宫中的制度宽松了很多,最为人所熟悉得就是对食制度。对食制度是指宫中的太监与宫女可以向正常的男女一样结为夫妇,或者是亲人朋友等等。每当对食的对象去世之后,另外一方就要像亲人一样,为去世的人带孝或者是祭奠。 汪直和春华是《后宫》这一部电视剧当中较为悲惨的两个人物,由于太监与宫女的身份,在宫中受尽欺负。但是两个人之间却一直相敬如宾,就如同对待之间的亲人一样。在剧中,汪直和春华两人之间定有承诺,要一起相伴终老,但是却没能实现。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幕后主使就是剧中另外一个人物,那就是杨永。由于春华没能遵守与汪直之间的承诺,汪直变得十分的激进,最终寻找到杨永,将杨永杀掉了。太监杀人在宫中是一项大罪,汪直因为杀了杨永,受到宫中主管的指责,然后被关进了牢房。在牢房之中,汪直一直在怀念和春华在一起的日子。最终,汪直因为杀人罪名成立,被宫中的执法者杀了。
对食。对食就是在古代宫延里太监和宫女结成象夫妻或朋友、家人的形式,在一起吃饭、相互照顾,一方死后另一方每年去祭奠的一种相互信赖的关系。
因为失去了家人和朋友的联系,对食的太监和宫女又是以自由选择的方式结合,一般都是性情相投的,感情非常好,在冷酷、寂寞的深宫彼此深深依赖,往往一方死后,另一方郁郁寡欢,在每年清明祭奠对方的时候哭得伤心欲绝,好象真正的夫妻或家人一样。
他依仗着与皇帝亲密信任的私人关系,滥用权利,为所欲为,极尽奸宦之能事,引起天下公愤,成为史家攻击的对象。但汪直却与众不同,在他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背后,还做了一些值得人们称道的事。
本文作者:冷眼看历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