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明朝的太监名声最坏野史趣闻

2018-09-23 23:00:22

明成祖夺得皇位一来,建立起了功臣集团、文官集团以及宦官集团的政治三角,这三个力量互相制衡,最大的受益者就是皇帝。

遗憾的是,土木堡之变后,彻底打破了这个平衡,功臣集团被一网打尽,官宦的集团的首领也丢了性命,导致官宦集团的势力受到了打击,造成了文官集团一家独大。

那么皇帝只好扶植官宦集团来制衡,因为官宦的老板是皇帝,这就导致了官宦的势力变大,开始为非作歹。既然官宦是对付文臣集团的产物,那么迫害文臣是在所难免的。

只要官宦不太出格,受益的永远是皇帝,因为无论太监集团怎么迫害,生杀大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里。

官宦也比文臣好驾驭,比如在皇帝面前,说官宦错,他就是错,说他对他就对,文臣就不一样了,皇帝说他错了,他非要给你辩个黑白出来。

既然官宦的性命是皇帝的,那么他们一般不敢为非作歹,最多底下偷偷摸摸干点坏事,无非是个人的一些恩怨,败坏朝纲,改朝换代的事,他们是不敢干的。

说白了,太监集团就是皇帝统治的工具,对付文臣集团的枪杆子,相比唐朝的太监,动不动就废了皇帝,明朝的太监还是比较规律的。

其实明朝还有好多都是好太监,比如下西洋的郑和,比如冯保。

那么明朝的太监总给人的感觉是,所有朝代最坏的呢?因为史书是文人写的,既然这些官宦是他们的死对头,那么,写这些太监的时候,文笔肯定会加重,甚至添油加醋的诋毁,也不是不可能。

本文作者:老建自娱自乐(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