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太监那点事野史趣闻
太监,是中国封建王朝特有的产物,大约先秦时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完备的宦官制度了,秦汉以后,宦官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势力,对许多朝代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说起太监,估计明朝太监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吧。
航海家郑和,也是太监
因为开国皇帝朱元璋不愿意宰相分享他的权力,所以他取消了沿袭千年的宰相制度,没有了宰相处理政务,皇帝的工作量一下子就变得很大,大小事情都需要上报皇帝处理,当然作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暂时还撑得住,但是到了他的儿子,明成祖朱棣当皇帝的时候,就不堪重负了。由此明成祖朱棣组建了明朝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一个组织—内阁。在明朝中后期,内阁的权利很大,大到可以驳回皇帝的旨意,皇帝要建宫殿,需要内阁批复,皇帝要出游,需要内阁批复,甚至皇帝要立哪个皇子当太子,都需要内阁的批复。实际上,内阁代表的是明朝的文官集团(除了嘉靖时期严嵩),他们时刻制约着皇权,偏弱一点的皇帝是拿他们没有办法的,政治斗争玩不过那帮官场老油条。这个时候,皇帝的代言人—太监,就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了,皇帝本人不愿意直接和大臣起冲突(明朝的文官很有一把子骨气,根本不怕皇帝,大道理一堆一堆的),所以太监成为了皇帝实施皇权的掩护和前沿阵地。发展到后来,明朝的掌印太监是已经可以参与朝政、帮皇帝批复奏折以及驻外监军,为什么这帮太监有这么大的权利,因为他们是皇帝的代言人,他们的背后站着皇帝。
在很多影视剧中,往往把明朝的太监写的不堪入目,他们结党营私、草菅人命、祸害朝廷,真实的历史比这个要丰富的多,也要复杂的多。在明朝一代,无论哪个太监势力多么的大,都没有一个太监敢造反(后来盛极一时的魏忠贤也是怕天启皇帝,不敢动刚刚登记的崇祯皇帝),因为他们的权利是皇帝给的,皇帝不高兴了,一样可以要他小命。而明朝的皇帝虽说大都比较荒唐,但的确没有一个弱智,他们没有一个完全是由太监控制的,而且明朝的坏太监,如果没有皇帝的帮忙,一般情况下是斗不过文官集团的(没办反,智力和政治斗争水平不在一个层面上)。
王振
话说明朝第一个大太监,名叫王振,说起这位仁兄,真是可笑。在古代,男人只有被逼无奈了才会割掉那玩意入宫当太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随便舍弃),而这位王太监则是自愿当太监的,而且剧史料记载他是自宫的。本来他是一个读书人,并且结婚生子在家乡做教书先生,虽说生活不是大富大贵,却也潇洒自在,可他偏偏却有很强烈的出人头地的愿望,而又偏偏选择了当太监这个职业。在他净身入宫之后,因为有点文化(太监一般都没啥文化),很快得到明宣宗朱瞻基的赏识,被派去侍奉太子读书,这位太子就是日后的明英宗朱祁镇。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朱祁镇当皇帝以后,非常信任王振,后来听信王振谗言亲征瓦剌,任用王振当总指挥(王振的军事技术实在是没有自宫技术高)以至于发生土木堡惨败,明英宗本人都被俘虏了,十几万明朝精锐和大半的文武官员战死,京城都差点沦陷,如果不是于谦力挽狂澜,也许明朝的历史就要由此改变了。而王振的下场也比较惨,在乱军之中,被愤怒的明将领樊忠一锤子砸死,其家人和党羽也被处决。辛辛苦苦自宫奋斗,到最后还是一场空,老老实实做个教书先生多好啊。
刘瑾
第二个大太监,刘瑾。对于这个太监,大家可能比较熟悉,经常作为大反派出现在各大影视剧中。刘瑾的崛起归根到底要说到一个人,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明朝历史上最能闹腾的皇帝,这位皇帝最大的兴趣爱好就是玩,什么好玩玩什么(比较有名的豹房),但是当时内阁都是一些老头子,他们是不允许大明朝的皇帝是这么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的,虽然朱厚照是皇帝,可是毕竟内阁那些老头子是自己的老爹留下来帮助自己治理江山的,是需要尊重和团结的(朱厚照并不弱智),但是那些老头子实在是太烦人。这个时候,刘瑾出现了,刘瑾经常偷偷带皇帝出去玩(刘瑾早在朱厚照是太子的时候就在东宫侍奉他),当然带朱厚照出去玩乐的不止刘瑾一人,还有其他七个人,史称“八虎”。历史上的刘瑾并非无能之辈,他甚至还进行过变法,可惜贪得无厌,利欲熏心,喜欢专权。在宁王叛乱之后,八虎之一的张永联合杨一清利用刘瑾不在朱厚照身边的机会,向明武宗揭露刘瑾的罪状,终于明武宗朱厚照对刘瑾起了杀心,第二天就亲自带人去抄了刘瑾的家,刘瑾本人被判凌迟,据史料记载,他被割了3357刀,一直割了三天,其惨烈程度,实在无法想象。再亲密的玩伴,始终还是玩伴啊,要杀你,就杀你。
再来说说魏忠贤。说魏忠贤是明朝甚至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权力的太监,我想大概是没有人反对的吧。这位老兄,真正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是皇帝,却做着皇帝的工作,他的党羽、还有他那些龟儿子龟孙子们,历史上专门有一个词来形容,阉党,这样看来,太监这个工作在他手里可以说是达到顶峰了。要说他的做的坏事,应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他活着 的时候,被称为“九千九百岁”(皇帝才称万岁),朝中的大臣一大半是他的人,而且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官员为他建立生祠堂(人死了才建祠堂,据说我们的名族英雄袁崇焕也做过这件事),可以说他的权利之大,已经可以比肩皇帝了。但是即使如此,魏忠贤在朝中也有怕的人,这个人就是孙承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的老师。天启皇帝虽然只喜欢做木匠,但是还是比较听老师的话。在看到魏忠贤在朝中独断专行、祸害朝政、打击异己之后,孙承宗决定进京面见皇帝,魏忠贤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吓的不轻,抱着天启皇帝的腿大哭了很久,劝了很久才让皇帝下令让孙承宗回去,不管魏太监势力如何的大,这个孙大爷是他无论如何都惹不起的。从这件事情上看,魏忠贤是很怕皇帝的,因为他知道之所以他那么威风,全是皇帝给的权利,而这个权利,皇帝是可以收回的,所以至始至终,魏忠贤都没有想到要自己当皇帝。最后的结局,魏忠贤还是被年少老成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给办了,身首异处。
魏忠贤
当然,明朝太监群体也并不是全是坏人,比如郑和(人家只对航海感兴趣),成化年间的怀恩,比如那个扳倒刘瑾的张永,当然也有不好不坏的,比如冯宝,中规中矩的陈矩。说实话,我个人认为,他们也是悲剧,作为一个男人而言,去当太监这么一个职业,难免有一点心理变态,皇帝给点权利就膨胀,实际上,他们也就是皇帝的代言人,是皇帝统治的工具,大部分所谓的坏太监,对于皇帝从没有过非分的想法。
本文作者:北海没有鱼(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