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版东方朔(太监系列)野史趣闻
李大嘴 大嘴读史
壹
汉朝有个东方朔,以满腹才华嬉笑怒骂,用演戏和段子明里暗里劝谏汉武大帝。
明朝有个小太监,以滑稽多智演戏娱人,用夸张和戏说若有若无揭露歪风弊端。
一脉相承。
这个被称为明朝版东方朔的小太监名叫阿丑。
贰
我们知道,明朝有个牛逼的少年太监,名叫汪直。
汪直是特务机构西厂的创始人,在汪直的领导下,西厂势力毫无悬念地碾压老牌特务机构锦衣卫和东厂,满朝上下对于汪直的威风敢怒不敢言。
但阿丑通过自己的滑稽戏打响了汪直倒台的第一枪。
当时,阿丑在皇帝面前扮演一个醉汉,满口市井俚语,谩骂不止,皇帝很少接触到这种情形,看得津津有味。
另一个小太监扮演的路人甲提醒“醉汉”,“某官长来了。”“醉汉”依然如故。
路人甲又说“皇上御驾来了!”“醉汉”依然故我。
路人甲再说“汪太监来了!”“醉汉”瞬间清醒,赶忙跑开几步。
路人甲故意问:“皇帝且不怕,难道怕汪太监吗?”“醉汉”连忙摇手说:“休要多嘴!我只晓得汪太监,不可轻惹呢!”
皇帝看了若有所思,阿丑在皇帝的心里播下了一颗种子。
叁
眼见皇帝心有所动,阿丑再接再厉。
第二天的演戏时间,阿丑直接把自己扮成汪直,手里拿着两把道具大斧,挺胸叠肚,傲然前行。
路人甲问:“你拿着两把斧子做什么?”阿丑答:“这是是钺,不是斧。”
路人甲又问:“那为什么拿着两把钺?”阿丑答:“这两把钺非同小可。我牛气哄哄,就仗着这两把钺呢。”
路人甲接着问:“为什么呢?”阿丑笑答:“怪不得你是头呆鸟,连王越、陈钺都不知道么?”
王越、陈钺正是汪直为非作歹的左膀右臂。
皇帝心知肚明,表情有些尴尬。
就在演戏之后,御史弹劾汪直的奏章也到了。
阿丑的角色扮演成了汪直倒台的前戏。
肆
阿丑并不是只针对汪直,而是把他觉得看不顺眼的一切人和事都变成自己的戏剧素材。
当时还有个大太监,名叫梁芳,买官卖官,数钱数到手抽筋。
有一天,阿丑扮演主客两人相见的场面。
主人问:“客人从哪里来?”客人答:“从船上来。”
主人又问:“船行得安全平稳吗?”客人答:“船是走得平稳,就是臭虫太多,睡得不好。”
主人再问:“为什么白天不晒晒被子呢,这样可以除掉臭虫。”客人答:“晒被子也不行,臭虫都钻到船缝里面去了。”
主人思考了好大一会儿,说:“除非是砍去梁方(梁芳),船自然就没有缝了。”
一针见血,厉害!
虽然梁芳没有在成化朝受到惩处,但在弘治皇帝的时候,被贬去南京。
不说阿丑的功劳,只说这份胆气就值得称许。
伍
当时,保国公朱永掌管着首都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团营。
朱永家造房子,大兴土木,人手不够,朱永一纸命令,直接从军营里拉出两千士兵,虽说团营的战斗力不咋的,但是盖个房子出出傻力气还是可以的。
这天,皇宫里阿丑领衔主演“垓下之围”,阿丑煞有介事地念白“六千兵散楚歌声”,旁边有人打断他,“错了,唱错了,应该是八千兵!”
阿丑回头一笑,回答说:“你不知道吗?还有两千兵正在给保国公家里盖房子,还没有回来呢。”
皇帝听完戏,就派东厂特务去秘密调查。随便调动部队,这次是盖房子,下次会不会是造反呢?
保国公朱永也听到了传闻,本来就没有造反心思的他,立马停工,让两千名士兵回到军营。
陆
阿丑针砭官场时弊的手法一流,把平时人们都知道却不敢说的一些现状,通过戏剧、台词一一传到皇帝的耳朵里。
在一部戏里,阿丑演绎了官员选拔的过程,先是堂而皇之地说要严格选拔,等到候选人出来之后,就开始面试。
第一个人说:“我姓公,名论。”阿丑说:“公论现在没有用。”
第二个人说:“我姓公,名道。”阿丑说:“公道如今难行。”
第三个人说:“我姓胡,名涂。”阿丑十分满意地说:“胡涂现在最吃得开,能行。”
在另一部戏里,阿丑扮演医生给病人看病。
病人问:“我胸前肿起一大块,没头没脑的,痛得没法说,该怎么治?”阿丑回答说:“这是无名肿毒,我有一个药方,不用花一个钱就可以治。”
病人问:“是什么药方?”阿丑回答说:“只要找有十个小时都不说话的人,把他们的口水抹在肿块上,就万事大吉了。”
病人说:“这样的药很难得呀。”阿丑说:“你就不知道,现在五府、六部的官员以及都察院的言官,都是不说话的人,有什么难得的呢?”
柒
史料上没有记载阿丑的姓名、身世、来历以及职衔,他没有东方朔的名气,只是一个小人物,或许因为仇恨招得多,被打击报复死于非命也不一定。
但是,谁又能说,阿丑对历史的走向没有影响呢?
一只蝴蝶都可以掀起一场飓风,更何况一个人呢?
——史料摘译——
原文:
小中官阿丑工俳优,一日于帝前为醉者谩骂状。人言驾至,谩如故。言汪太监至,则避走。曰:“今人但知汪太监也。”——《明史·宦者传》
译文:
小太监阿丑善于演戏,有一天,阿丑在皇帝面前扮演一个喝醉了酒骂人的人,旁边有人提醒他说:“圣上驾到。”阿丑还是一样的骂。那个人又说:“汪太监来了。”阿丑立刻停止演戏走开,说:“现在的人只知道有汪太监,不知道有天子呀。”
欢迎关注本人微信ID‘大嘴读史’(paul_tracy)
本文作者:大嘴读史(今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