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皇后真的下嫁给小叔子多尔衮了吗?野史趣闻

2018-09-23 14:00:24

孝庄下嫁、顺治出家、雍正篡位、乾隆出身,并列为清朝的四大疑案。除了雍正篡位已基本排除嫌疑外,其他三件疑案众说纷纭,无从查清。

今天,我们把有关说法梳理清楚,看看孝庄下嫁多尔衮的“论据”是否有些道理。

一、保皇位说。

皇太极死时,庄妃才32岁,年仅6岁的儿子福临继位,一个是三十出头的寡妇,一个是只知玩耍的顽童。因此人们认为,孝庄为了保住儿子顺治的天子之位,而委身于手握重兵、朝政大权集一身的小叔子多尔衮。

这种说法咋看上去很多道理,细细思量却经不起推敲。当初福临之所以能上位,是清朝内部为了避免内斗消耗元气,多方势力妥协的结果。

多尔衮拥护福临上位,是因为他年级尚小无法自主处理朝政需由他与济尔哈朗辅佐摄政,这样多尔衮就能将朝政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既然多尔衮已经大权在握,何必要再行废帝自立之事,成为众矢之的呢?

二、弟娶其嫂的满族旧俗

旧时满洲有这样一种风俗:父亲死了,儿子娶其庶母;兄长死了,弟弟娶其嫂子。在这样的历史环境下,孝庄与小叔子多尔衮结婚自然是可能存在的。

不过,“兄死弟娶其嫂”虽是习俗却并非强制教条,并且,皇太极在世时对满洲的婚姻习俗进行了改革,规定:“不许乱伦婚娶”(《清太宗实录》卷十一),严禁转房婚——不许娶庶母、婶母、嫂子、侄妇等。

三、多尔衮的“皇父”称谓

持下嫁说的人特别强调,在顺治朝多尔衮公开以皇上的父亲自居,称号就叫“皇父摄政王”,而只有皇帝的母亲下嫁了,多尔衮才有可能被称为“皇父”。

事实上,“皇父”等同于“相父”、“仲父”,在我国历史上早有君王称不是自己亲生父亲的年长男性为“父”的惯例,如秦始皇称吕不韦为“仲父”,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等。多尔衮要求福临以“皇父”相称,更多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地位,不见得是跟孝庄有关系。

四、顺治报复说

顺治一生与母亲孝庄的关系并不融洽,且在多尔衮死后对其进行疯狂报复,甚至开棺鞭尸。因此,有人认为这是顺治出于多尔衮娶了自己母亲的怨恨。

其实,观多尔衮摄政7年作为,福临厌恶、怨恨他并不难理解,不一定是孝庄与多尔衮成亲的原因:多尔衮在世时,集大权于一身完全不把顺治放在眼里,还夺取福临同父异母的长兄豪格的妻子为妾。

五、有人见过“太后下嫁诏”

946年10月,近代学者刘文兴撰文《清初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起居注跋》,其中写道,宣统元年(1909),他的父亲刘启瑞任内阁侍读学士,奉命收拾内阁大库档案,“得顺治时太后下嫁皇父摄政王诏”。世上若果真有这一诏书,无疑是太后下嫁最具权威的铁证。但这毕竟只是听说,真假难辨。

综上所述,孝庄皇后下嫁小叔子多尔衮大都也只是推测,没有任何可靠的书面证据可以证明,当然,这也没有任何确切的证据说明他们未曾在一起过。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只有当事人知道了。

本文作者:石锦(今日头条)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