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之前太监不阉割吗?明朝的太监为何都那么牛气?野史趣闻
中国封建时期,有这么一群男性,应召入宫,处理宫内事务,负责皇帝、妃嫔等的起居生活。但是避免后宫凌乱,入宫前所有男性都得进行一个步骤——阉割。其中著名人物,赵高、魏忠贤、李莲英等都能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中国自唐代开始,就有了太监这个官职。古人常将“太”字写作“大”字。“大监”也写作“太监”。各种官府的主管都称“太监”,其下有少监、监臣。《辽史·百官志》记载,辽代南面官诸“监”职名中,有“太监”之称,但在具体称呼上,仅称监,如太府监。元代的机构多有“太监”一官(如仪文监、典牧监、典室监、太府监等均设太监)。明代诸监不设此官,但在宦官统管的二十四衙门中专称某某太监(魏忠贤就属此类),太监成为宦官的专称。清代设总管太监为宦官首领,隶属内务府。
也就是说,在元代之前,“太监”一词与宦官毫无关系。到明代,“太监”一词开始与上层宦官有所联系。清代以后到现在,太监和宦官才成同义词。所以明代以前,“太监”拥有三妻四妾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太监代代有,明朝特别多。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正史,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好像明朝的太监都很厉害,从郑和开始,到王振,再到冯保,最后达到顶峰的魏忠贤,把持朝政,权侵朝野。还有大家耳熟能详,臭名昭著的机构——东厂,感觉整个明朝有三分之一的舞台都交给太监了。
正史放一边,咱们先聊点有趣的,说说影视剧中太监的形象,这一半要拜金庸老先生所赐,一部绝世武功秘籍《葵花宝典》让无数心怀不正的人趋之若鹜,这部武功秘籍出自小说《笑傲江湖》,里面有个一等一的高手——东方不败。练就《葵花宝典》,天下无敌。
《葵花宝典》据说是前朝太监所创。因为是太监,身体有残缺,所以传下这样一句话,“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人要对自己狠一点,有失必有得,狠心割一刀,换得绝世武功,也不知道有没有人不自宫先试着练练看的,说不定只是为了神秘,或者作者有意提高入门难度而故意设的卡,说不定在秘籍的最后一页上写着“练就此功,无需自宫”呢。因为有前人达到如此高深的境界,明朝的太监们奉为经典,个个都武艺高强。
然后说说人们观影或看小说心理,人们想看的戏剧冲突,是正邪之战,最后正义打败邪恶,人们就觉得过瘾。明朝的政局太适合这样的故事了,它有天生对立的两派,或者说三派,文官集团,东厂太监,还有一个神秘的组织——锦衣卫。其实锦衣卫的职责跟东厂差不多,都是监视官员的,但在影视剧中,赋予了他们新的形象。
永乐帝是篡位的,当时反对他的就是朱元璋时期的那批老将军人,他也多次被耿炳文、瞿能、平安、盛庸等人打败,深知这批洪武旧人的厉害,尤其是西北地区卫所军队,原来隶属蓝玉,更是骁勇无比。朱棣存心不正,即开始用太监架空这些军官,又用太监四处搜刮,导致极其严重的恶果。
《明史·宦官》:十八年置东厂,令刺事。盖明世宦官出使、专征、监军、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间始
郑和
这些太监不仅能当外交官,还能指挥军队,征收专营矿盐等税收,又能担任情报工作,其权力相当可怕。还在永乐帝活着的时候,太监李进就敢诈传诏旨,擅役军民,可见已经肆无忌惮。顾炎武《日知录·宦官》说到朱棣用太监的动机就是猜疑正统大臣,启用太监来执行政令:
王元美《笔记》曰:“高帝时,中人不得预外事,见公侯大臣叩首惟谨。至永乐初,狗儿诸奄稍稍见马上之绩。后以倦勤朝事,渐寄笔札,久乃称肺腑矣。太监郑和等以奉命,率舟师下海中诸夷,而中人有出使者矣。西北大将多洪武旧人,意不能无疑,思以腹心参之,而中人有镇守者矣。王振时,上春秋少,不日接大臣,而中人有票旨径行者矣。”
这些太监手中掌握大权,做出了很多骇人听闻、不可思议的恶行,《万历野获篇》记载到,景泰时一个名为韦力转的监军太监,竟然奸宿军官妻女,又强奸自己养子之妻。当然这只是野史,因为文官集团对太监当政极其不满,可能有夸大之嫌。但永乐帝时期的交趾叛乱,却完全是太监肆虐所致,可见太监乱政绝对不假:
《代宗实录》:景泰四年,吏科给事中卢祥言:“臣思永乐年间,克平交耻,设置郡县,夷人服从。后因镇守内臣贪虐,致失人心,竟亡其地,天下至今非议不已。”
武宗朱厚照十五岁即位,是一个只对女人和游荡有兴趣的花花公子,荒唐而且任性。从小就跟他在一起的玩伴宦官刘瑾,犹如朱祁镇的玩伴王振一样,利用皇帝的昏庸和信任掌握了政府大权。有一天早朝时,朱厚照发现了一份揭发刘瑾种种罪行的匿名信,但朱厚照拒绝相信,把这封信转交给刘瑾。刘瑾大发雷霆,命高级官员三百余人跪到奉先门外的烈日之下追究事主。那些高级官员们从早晨跪到天黑,许多人当众倒下来死掉。天黑之后,未死的人再被囚进锦衣卫诏狱。后来还是刘瑾发现匿名信来自宦官内部,跟朝臣无关,才把他们释放了。
至此,明代宦官的权力完成了其扩张的全部过程,明代宦官终于登上了权力的顶峰。以后魏忠贤的专擅独断,不过是这些前辈们的历史延伸与再现罢了。于是,历史就上演了这样一幕讽刺剧:朱元璋最怕宦官专权,但恰恰是这个明朝,成为中国历史上宦官最有权势的时代,被人们耻之为“最大的太监帝国”。
很多朝代是因为自己内部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朝代覆灭,当然这里就有很多是因为自己手下的太监太牛了,渐渐的东厂势力超过了自己的皇权,这时候皇上就慌了,眼睁睁看着自己手下的官兵都被东厂头头给收拢过去了,自己却并没有什么办法,只能任由宰割了。但是在清朝却不一样,就是不论你太监的势力再大,皇上根本不用担心,也根本不用怕你会造反,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很简单,宦权来自于君权,由于没有丞相居中缓和,皇帝和大臣很多时候都是处于互相猜疑互相抵触的矛盾状态,太监很大程度上是皇帝对付大臣的矛,也是皇帝保护自己的盾。所以太监和大臣们天然对立,哪怕是太监收那么多的文臣当干儿子。得不到文臣的支持也就没了完全操控皇帝的可能,所以生死也就凭皇帝的一句话。
最核心的一点唐朝的宦官掌握了中央军神策军而明朝宦官没有掌握军队,不然明朝皇帝和唐朝皇帝一样的命运。
小编倒是觉得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皇上时时刻刻守着他们的命根子,只要是这一点不丢,他们永远不敢轻举妄动,太监也是极其聪明的,当上皇帝没有了自己的命根子,还不如这样做着自己的天下老二呢,你说呢?
本文作者:我来谈历史扒文化(今日头条)